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浙江象山县丹城实验初级中学初一上期中考语文试卷5(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5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  A   (盛开;怒放;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_____________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chàn___B_动,像闪电般,shà___C_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1) 根据语境,A处应选的最恰当的词语是_________  ______(1分)

(2) 根据拼音在B、C两处写出相应的汉字:B___  ___   C ___  ___ (2分)

(3)请在划线处补上一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2分)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忽略了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闪烁着太阳的金光。②连平常我非常喜欢听的清脆的鸟鸣,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依依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景致,现在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诗文填空。 (6分)

                      ,志在千里。(《龟虽寿》)

②万籁此都寂,                         。(《钱塘湖春行》)

③运用丰富的联想,借月抒情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挂念。与曹植《七哀》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见不想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似            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请写出连续两句写“春天”的诗。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名著阅读:(4分)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这首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春水》,其作品以宣扬“               著称。这首诗借助                        “小小的花”表达_                      情感。其作品主题还包括            ____        _____    ____的感情基调。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某班准备开展“走进秋天”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学,请你参与下列活动。(4分)

(1)请为本次班会设计两个有关“秋天”的活动。(2分)

(2)请选择其中一处秋天的诗句,做简要的赏析。(2分)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1. 文中有很多句子耐人寻味。请品析画线句,说说加点词“悄悄地”的表达效果。(3分)

2.作者曾经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艰难”一词的理解。(3分)

3.“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一处叙事可否删掉,为什么?(3分)

4.请发挥你的想像,试着把 “我” 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时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100字左右。(3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9分)

()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小溪毫无所知的。每一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尼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1.鼎湖山的泉水声和林中的小溪声各有什么特点?2分)

2.文段()()采用了哪种相同的修辞方法,把无形的水声描摹得生动可感?请各举一例说明。(2)

3.泉水为什么能让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写鼎湖山的“年轻”对写泉水有什么作用?(3)

4.揣摩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人类有哪些情感?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 日中(        )       (2) 元方入门不 (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一样的是(      )(2分)

A下车引            B左将军王凝妻也

C择其善者而从      D曲肱而枕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是否失礼? (2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借者无不                       焚之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3.看了“阮裕焚车”的故事后,你有何感想?(2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据要求作文。(40分)

请以“遇到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能抓住人物特点来写;②要有真情实感;③500字以上。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