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南京江宁区湖熟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2感时花溅泪,          ▲         杜甫 《春望》

3         ▲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6)存者且偷生,          ▲           。 (杜甫《石壕吏》)               

7《望岳》中表明诗人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8)《春望》中体现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句子是         ▲       ,         ▲    

 

二、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分)

读《阿长与<山海经>》,我们了解阿长,卑微却让人怀念;读《背影》,我们看到父亲,在人生狼籍时,却用一个蹒(▲)的背影诠释父爱如山;读《老王》,我们听到,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作;读《台阶》,我们体验到了父亲,圆梦时坐在高台阶上的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  ▲  )            尴( ▲  )

2.上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    改为     ▲               ▲    改为    ▲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 马群里的一匹枣红马冲过来了,张皇失措了前面的一辆皇冠车。  

B 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异想天开地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   

C 他的“人物分析”被老师批了个荡然无存 

D 为成功举办2014年青奥会,志愿者们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D.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44月,南京金陵图书馆开展了主题为“书香金陵 阅读南京”的读书系列活动。初中生小玄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名著·名片”专题文献展中,小玄在图书借阅室翻阅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名著,下列相关内容不符合名著原意的一项是  ▲   )(3

A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和《背影》。 

C《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入扣。

D《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四、书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书中韵,画中情——2014名家书画展”中,小玄在一幅颜

体书法作品前(见右图)驻足。他认为这幅作品中“天”字书写

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这得益于“天”的两横在收笔时

都用了按笔,撇捺运用中锋出笔,用笔劲利。

请你用正楷字将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写简体字)。2

满分5 manfen5.com

 

五、其他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阅读中,“新留守现象”这个词语引起了小玄关注。书展结束后,他回家收集了一些资料,汇总如下:

材料一:由于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太大,城市里的一些家长不得不忙于打拼,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失父母的精神关爱,这种现象称为新留守现象。

材料二:20135月,是长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月,一位大学教授做了一项调查,其中一项问卷内容是“你有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说”。调查结果令人惊讶:排名第一的是网友,第二是朋友,第三是老师,第四才是家长。

材料三:长沙“秋实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青少年心理专家丹妮认为:“在成长的关键时段,孩子如没有得到好的陪伴,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这也是孩子到青春期出现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

1.阅读材料二,说说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这一部分城市里的父母与子女相处中存在什么问题?(2分)

2.请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为了减少“新留守现象”的消极影响,家长与社会分别可以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各说一点即可)(2分)

家长:                                    ▲                                  

社会:                                    ▲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古诗阅读】

寻胡隐君

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①、寻:访问。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

1.诗中用了一个“”和一个“”(各填一字),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虽然是同样的渡水、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2分)

2.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不不枝(   ▲    )           (2)陶后有闻 (    ▲    )

3)观荷湖边亭中(     ▲     )         (4)余以为妙(      ▲    )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

4.文学表现手法上看,[]文写莲,以花喻人,   ▲   ,意在表明作者的人生追求;[]文写莲,着力描写,   ▲    ,意在抒发作者的喜悦之情。2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后面问题。(13分)

汉语“纯洁性”之争

【媒体看法】

2014425日《人民日报》发文《“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节选如下:

WiFiCEOMBACBDVIPPM25,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

可是,这样的“零翻译”,不知有多少读者看得懂?

专家表示,“零翻译”的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使语境支离破碎,从深层次来说,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汉语中却要夹杂大量英文?外来语对汉语的纯洁和健康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面对外来语无处不在的身影,不少国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对“零翻译”现象的分析:

“这跟西方文化的强势有关,总的来看近百年来,西方输入中国的文化多,中国输出的少。”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武波博士分析。此外,一些科技、医药方面的专业词汇,一时半刻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又着急使用,所以只好直接引用,造成“零翻译”现象。

“懒惰,觉得写英文缩写更省事,是外来语滥用的一大主因。”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王刚毅对此直言不讳。

“优秀翻译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武波用“青黄不接”形容当今翻译界的人才断层,“早年,说起著名翻译家,一大串名字会浮上脑海。现在,你能想起谁?凤毛麟角!”

【学者观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汉学家梅维恒说:“没有纯洁的语言。”他以拥有大量外来词的英语和日语为例指出,不仅语言的不断变化是“正常的”,而且“从其他语言借用词语实际上也是一种健康的现象”。(选自《参考消息》)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郭熙认为: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中的自然现象,只要语言有接触,就有语言的互相借用,语言的纯洁是站不住的,纯洁的语言只能是死的语言,活的语言一定要吸收新的东西,这就是语言的来来往往。字母词一开始可能是照搬,时间长了就会进一步调整,比如开始用E-mail,后来用汉字音译“伊妹儿”,现在都用意译的“电邮”了。(选自“光明网”)

【国外做法】

英国、美国等都是先将外语词“化”为自己民族语言的一部分后再使用。例如在《牛津简明英语辞典》(第11版),“中国航天员”便被译作“taikonaut”。“taikonaut”的前半部“taikong”便是汉语拼音,而后半部则跟英文“astronaut”合成。

德国官方没有对于语言纯洁性的保护,近几十年来,德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语借词,对此有人惊呼“德语正在衰退”。但是,德国文学教授鲁蒂·凯勒曾对媒体表示,语言就好比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最终取得胜利的是最符合老百姓语言习惯的说法。外来词可能被德语吸收成为固定的德语词,也可能过一段时间以后被淘汰。

法国是较重视其语言“纯洁性”的国家。法语自17世纪初取代了拉丁语获得第一国际语言的地位,随后又于20世纪初被英语所取代。法国人不甘心,于是通过各种立法维护法语的纯洁性,以图重新获得曾有的国际地位。结果,今天的法语在欧洲国家都已被边缘化了。(选自网络)

1.围绕汉语“纯洁性”之争,【媒体看法】中《人民日报》的观点是:          ▲         ,【学者观点】中学者的观点是          ▲         。(4分)

2.对照材料内容,下面对“零翻译”盛行的原因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比中华文化强势。

B.一些专业词汇,汉语中始终找不到相对应的词。

C.很多人有惰性,觉得直接用英文缩写词更省事。

D.当今翻译界人才断层,优秀人才匮乏。

3.文中提到,“说起著名翻译家,一大串名字会浮上脑海”,请你写出一位翻译家以及他的翻译的外国作品。(2分)

翻译家:    ▲             翻译作品:《  ▲  》

4.面对外来词进入汉语,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请你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2分)

5.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2013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提取了新词500条。继前些年“被××”“楼××”“××门”“××族”广为流传之后,如今“××姐”“××哥”“××帝”“给力、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奇葩。”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特别活跃。如“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喜剧”,读“微新闻”,进行“微访”。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的“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新词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活泼。同时,各种传媒通过热字、热词、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的做法也愈演愈烈。

依据以上信息,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中所涉现象的认识。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布  鞋》,完成后面问题。(14分)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箩筐,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回忆,表达了       ③▲        之情。(3分)

2.请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3.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3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2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5.文中说“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你童年记忆中最鲜亮的风景是什么?请简述理由。(3分)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多变的天气让你措手不及,学习的收获让你惊喜不已,成长的变化让你与众不同……生活中常有一些你意料之外的事。请以“没想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①字数不少于600。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文面整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