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省兴化顾庄等三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来到潭边,见ruò     大的梅雨潭四周布满山岩,岩面凸不平,瀑流bèng     溅其上,形成晶莹而多芒的水花,有时又似杨花,便shū     地点点飘散,寻它不见。

⑴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依次写出汉字。(3分)

⑵请依次写出加点字“凹”的笔顺。(1分)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B商家在门前打着告示牌,全是“年底大减价”“大甩卖”“放血价”……之类,好像是让顾客拣尽了便宜。

C经过艰苦的努力,亚航航班QZ8501的两个“黑匣子”——记录驾驶舱语音信息记录器,另一个是记录飞行高度、速度、航向等数据的记录器均已找到。

D在认真阅读文章,理解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后,我才懂得作者为什么以“囚绿记”为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我国反腐领域存在的问题鞭辟入里与会的代表忍不住为点赞

B.从冰雪融化到燕子翩飞,从佳木繁阴到北雁南飞,大自然年年如此,周而复始

C2014年12月31日深夜,正值跨年夜活动,上海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游人鳞次栉比,由于现场突发性紧急失控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

D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高尖端技术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请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古诗词中许多诗句运用典故,抒情言志,言精意丰。李白《行路难》中“              姜尚(姜太公伊尹典故,表达自己施展宏伟抱负的愿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  

A.《格列佛游记》中介绍格列佛向大人国国王炫耀,很高兴地介绍了自己国家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并向国王推荐可以使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火药枪炮,国王大为赞赏。但在皇宫的辩论,没想到引以为豪的讲述会遭到女王的指责。

B《格列佛游记》中写在小人国“高跟党”和“低跟党”相争,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低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高跟党。因此,政府的官员都是高跟党的人担任。

C.《格列佛游记》介绍的“慧骃国”,是格列佛见到的最理想的国度,在这里他与慧马谈天论地,生活十分的开心而又惬意,但是当他想长久留在此地之后,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因为他只是“耶胡”,而非马。

D.英国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是对英国现代文明的肯定。

2.一位同学在读《朝花夕拾》时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4分)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阿长与<山海经>》)

B.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五猖会》)

A.B两段文字分别是指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答:A                         ;B                               

②请分别说说这两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感情。(2分)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围绕“气象与物候”“广告多棱镜”这两个专题,班级开展了“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

1.【生活不易发展不易,且行且珍惜】你班易小星提供了一则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

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简称《环保法》)正式施行,对企业及政府部门的惩治力度大大加强。新环保法创新设计了“按日计罚”,并赋予环保执法人员查封、扣押的权力,环保部门可对超标或超总量的行为直接限产或停产。企业违法可以拘留责任人,因政府部门存在的多种违法行为而造成环境出现严重后果,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请为以上材料拟写一个标题。(2分)(不超过15个字)

2.【环保在行动,也是蛮拼的】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所造成的,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其实,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算上一笔“节能帐”,稍加注意,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为增强节能意识,近日,班委会在全校发起了一场“个人行动改变世界大气候”活动。请你担任活动的宣传员,帮助完成以下工作。

①上面语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抄下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②仿照下面的例句,为活动拟写一条倡导节约环保的公益广告,要求引用古诗句并说出诗句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广告中要引用古诗句。既可以作为广告中某句的成分,也可以独立作为广告中完整的某一句子,同时指出该诗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例句:人人节约一度电,让家园“处处闻啼鸟”。物候规律:节约用电,减少温室气的排放,自然环境得到保护,鸟儿能够欢快地鸣叫。

宣传语:                                                       。(2分)

物候规律:                                                     。(2分)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词人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遇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的情景和有所写下此词。②三五夜:阴历每月十五夜。 ③尘随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 ④山城:指密州。⑤社:农村节日祭神之所。当时的密州,因连年蝗旱,民不聊生,村民常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下列诗句与本诗描述的传统节日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的是密州元宵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2分)

3.请细读全词,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明史·宋濂传(选段)》,完成后面小题。(14分)

宋濂,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人过。(帝)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未尝)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⑥不以姓氏:而不称其姓氏。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间召问群臣臧否               ②未尝一日书卷(       

既而帝览其书(                 景濂,几误罪言者(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于学无所不通

A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B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C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D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2.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通读全文,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埃博拉病毒——人类共同的敌人》,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并在全球拉响警报。由于这种病毒的传染性超强,且致死率高达50%~90%,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危险级别的病毒。同时,这种病毒也被视为最高等级的生物恐怖袭击武器。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也就由此而得名。多年来多次爆发被控制,但从未被消灭。科学家将这一病毒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科特迪瓦埃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三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据不完全统计,非洲埃博拉病例已愈两万,死亡病例近八千。如此凶险的病毒,若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②当前,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会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生,这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天~21天,一般为5天~12天。在潜伏期内,病毒传染风险较小,一旦发病,则发展十分迅速。重症患者发病两三天后就可能死亡。

③目前,人类对这种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则主要集中在成年人。不仅如此,该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不仅能感染人类,也能引起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感染。“接触”是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会造成病毒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医院内传播也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所以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以及处理病人遗体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迄今为止,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四个国家,一共有240多名医务工作者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其中已经有120多人死亡。

④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所以应特别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进行区别,如拉沙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我国已具备这种检测能力,并在2014年年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已连续4轮向西非疫区国家提供人力和物力援助。中国援建的利比里亚诊疗中心已于2014年11月25号建成。如果发现有可疑病例,以及三周内有疫区居留史,应马上进行隔离、排查。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如今尚缺乏特效疗法及药物,只能进行一些对症和支持治疗,而且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⑤因此,只能尽量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如无特殊情况,应避免出入疫区。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要减少与猴子、猿等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食用肉类、血液类等食品要彻底煮熟。此外,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

1.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介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埃博拉病毒的各种类型都可以感染人类。

B.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如果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混淆会贻误治疗。

C.埃博拉病毒因在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得名,截至目前在非洲地区流行。

D.成年人更容易感染埃博拉病毒,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 2分

⑵第①自然段“据不完全统计,非洲埃博拉病例已愈两万,死亡病例近八千。”一句中,去掉“据不完全统计”没什么问题,不影响表达。2分

3.当埃博拉疫情正在西非肆虐之际,中国一方面“严防死守”,抵御埃博拉病毒侵入,另一方面“雪中送炭”,为西非提供援助物资和医疗人员,被动防御和主动出击并举,筑起防控埃博拉病毒的铜墙铁壁,在抗击埃博拉病毒这场战争中担负起大国的责任。结合本文的介绍和自己的认识你认为我国这样做有必要吗? 3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肖君的《切莫错待“半小时”》片段,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半小时”在一些人看来,是零星的时间。因其小、零碎,一些人从不将其放在眼里,而是轻易让其白白流失。

②比如,有的人上班经常晚到“半小时”,下班经常早走“半小时”;有的人一看只剩下“半小时”了,以为干不成什么事了,就撂下正事闲聊乱侃起来。

③当对此提出异议时,有人辩解道:“不就是短短的‘半小时’嘛!有它能办成个什么事?无它又有什么大不了?”

④“半小时”,真的是无济于事、可有可无吗?据笔者所掌握的有关资料看,一些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伟人,都不是这样认识和对待时间的。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他在总结自己事业成功的经验时告诫人们:“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鲁迅先生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因为如此,他著作等身,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真是: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

⑤为什么一些人只看重成块的“大段时间”,而不把零星的“小段时间”放在眼里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只有“大段时间”才好办事情,用起来才方便,而零星的“小段时间”,一次办不完一件事,用起来有些麻烦。

⑥应当认识到,                                                         。“大段时间”比较集中,用起来充裕、方便,“小段时间”比较分散、零碎,用起来较为麻烦,这是两者的不同。但是,“大段时间”是由“小段时间”积成的,是含在一节节“小段时间”之中的,没有分分秒秒,就没有“半小时”、“一小时”,没有月月年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善于利用时间,不仅“小段时间”会失掉,“大段时间”的效率也会降低,“大段时间”也会转化成为“小段时间”。一个人每天、每周、每月要做许许多多事情,每件事情不会都是恰恰用整时间做完。人的一生中是会经常地、大量地遇到零星的“小段时间”的,充分利用好这些零星的“小段时间”,对于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⑦“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立志事业有成的朋友们,请珍惜工作中的一个个“半小时”,过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吧!

(选自《人民日报》)

1.本文中能够表明观点的语句是:                                        (2分)

2.请分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3.结合上下文,阅读第⑥段文字,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文章衔接自然。(4分)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耿翔的散文《窗花》,完成后面小题。20分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 

1.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说想起抓住一位剪纸老人双手时,脊背“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突出强调了“我”对窗花艺术的倾倒以及心灵的受到震撼。

B.文中第③段写陕北人钟爱贴窗花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

C.第④段画线句子“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 半癫状态”写出了剪纸艺人剪纸时的入神与痴迷。

D.第⑤段首句中“勾魂的俗物”指的是不高雅的物品,含贬义。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⑴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句中“像侍弄土地一样”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⑵说说“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这句话的含义。(3分)

4.阅读上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和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

链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窗花》中第②段中说“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而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请联系两篇文章分别说说“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感受?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成长的过程会给我们留下许多印记,这些印记成为一盏盏照亮我们心路的灯。在这一盏盏灯上,标着一个个符号:立志、责任、坚韧、勤奋、创造、磨砺、关爱、探究……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一盏灯最为明亮?

请以“点亮        (如立志、责任、坚韧等)这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③不得抄袭。          ④书写工整规范。(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