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残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 。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 。 (4)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 , 。 (5)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6)《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指出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
2. 难度:简单 |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父亲脸色早已shà bái( ),两眼呆直。 (2)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yāo ráo( )。 (3)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 (4)bù yán ér yù(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
3. 难度:中等 | |
请选出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3分) 在2009年国际女排的精英赛的冠军争夺战中,中国队技高一筹,以3:0战胜了巴西队。 许多家长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鉴江供水工程正式开工的消息一传开,大家立即欢呼雀跃起来。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常吸收外来词,以求时髦,哗众取宠。
|
4. 难度:简单 | |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修改:删去“由于”) B:杜小康能否在这里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修改:删去“否”。) C: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修改:“许多”与“酒店的”位置互换) D: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人物。(修改:“人物”改为“形象”)
|
5. 难度:中等 | |
仿写两个句子。(4分)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难度:中等 | |
(10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B、苟全性命于乱世 苟富贵,无相忘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D、不效则治臣之罪 策之不以其道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7. 难度:中等 | |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 A.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B.每天煮饭,(陈遗)就把焦饭储存起来,剩下的给母亲吃。 C.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归还给母亲。 D.每天煮饭,(陈遗)不会把焦饭储存起来,而是带回家给母亲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难度:中等 | |
苦读与乐读 ⑴中国传统的读书法有两种:一曰“苦”,二曰“乐”。苦读的代表是孙敬和苏秦,一个头悬梁,一个锥刺股。乐读的是倡导者是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两种方法本互为补充,不过现代人多认同后者而不愿效法前者。 ⑵这种选择自有其道理,这道理用一句最流行的名言来说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海伦·凯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确会精神集中,心无杂念,所以感受深,记忆也牢,而且联想丰富,“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在对所读之书有浓厚的兴趣时发生的。既沉醉其中,也就不以为苦,自然会多用时间,并且乐些不疲,流连忘返;“流连忘返,始可深入,深入后,如受春风化雨之赐,欣欣向荣,学业大进。”(林语堂《论读书》)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幼时酷嗜小说”,后来回忆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中多淫书……害余不浅。”(《胡适留学日记》)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但既经选择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曰:也不尽然。一个人兴趣广泛还好说,如果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这样“偏食”的结果极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呈畸形发展。欲除此病,当多吃“五谷杂粮”,即所读的书应驳杂些。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论、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弃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致颜黎民》) ⑶既然要读自己“厌恶”的书,当然不免觉得“苦”(这“苦”虽和孙敬、苏秦之“苦”有所不同,但也当属“苦读”应有之义),但是如果不放弃,“苦”上一阵子,自然会有所收获。朱光潜谈及有志于做学问的人才时说:“也有些初年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一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谈读书》)有了滋味也便有了兴趣的萌芽,再“啃”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可见兴趣并非凭空而来,也是可以培养的。这培养的途径就是“硬啃”,先“苦”上一阵子。 ⑷其实,对于一个有志于学的人来说,乐读固然好,苦读也没什么。“读书莫畏难”,他早早有心理准备的,而且只要不是冥顽透顶的人,他从“苦”中是一定可以读出快乐的。正如梁启超所说:“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 A.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乐之”最为重要,孔子是倡导乐读的。 B.引用胡适的话,说明读书要有选择,不然对自己不利。 C.引用梁启超的话,说明读书兴趣的培养很难,是长期的,艰巨的。 D.引用鲁迅的话,说明读书要广泛,各门学科的书都要读 A、苏秦之苦是不被别人理解和认可、无人赏识之苦。 B、第二段中“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形容心驰神往,联想丰富。 C、作者所说的“苦”指读自己“厌恶”的书而感到枯燥之苦。 D、作者对“乐读”肯定较多,但也分析了凭兴趣读书可能有的两种危害,一是不加选择是有害的“偏食”,二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呈畸形发展。
|
9. 难度:中等 | |
那一年我到外面走了走(17分) (1)那一年我21岁,正是精力旺盛热情泛滥的年纪。当时我在一个大山脚下的乡村小学教书,整天和一群灰头土脸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打交道。那一年,因为失恋,我的心灵接连遭受了两次打击,对这些乡村孩子,对教书,突然失去了兴趣。我把学生“放了羊”,一个人到山上去坐,一坐半天,长久的出神。 (2)我突然觉得,人与人之间,那种叫“爱”的情感,是非常单薄、虚假、似有又无的东西。活着,成了最没意思的事情。 (3)那年暑假,我简单的准备了一下,想到外面走走,散散心。去哪儿?不知道,走到哪儿算哪儿吧。 (4)家中,父母早早地把好吃的准备好,因为他们的儿子要回来过暑假了。开始几天,他们以为我在学校给学生补课,可10天过去,他们的儿子还未回来,就开始不放心。父亲说去学校看看,就骑车30里到那个乡村小学找我。没找到,他便打听,有人告诉他我一放假就收拾东西走了,不知道去哪儿了。父亲的心悬起来,他回家把这一情况告诉母亲,母亲的心也悬起来。 (5)第二天,年迈的父亲出征了。把一个县内我所有的同学的家都找过了,没有打听到我的下落。父亲在毒日头下骑着车,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找。他遇到我的同学就问,眼圈儿红着,声音哑着。风尘仆仆的父亲,一连找了十多天,嘴唇上起满水泡,后来嗓子也哑了。 (6)一日大雨,把途中的父亲浇成了落汤鸡。他想找个避雨的地方,没有。父亲就想索性快骑早点到家,可车胎偏偏这时候“放炮”了。又累又急的父亲只好冒雨推车赶路。到家时,他连上炕的力气都没有了。 (7)那些天里,我的母亲常做噩梦,梦见我走进黑店,被人杀害,把我的肉做馅儿包了包子。我坐在一个一个小包子里喊着母亲。醒来,母亲就把父亲推醒,让他快去救我…… (8)父亲得不到我的任何消息,母亲夜夜梦见我遭遇不幸,夜夜哭喊。本来不迷信的父母由不得迷信起来。他们请来一个算命先生,先生是个瞎子,用手掐着,掐着,说:你们的儿子现在在东北方向40里左右,快去找吧。 (9)父亲闻言大喜,骑车直奔东北方向40里赶去。赶到那里,父亲一下傻了。那里是个大水库,蓝绿的水面在微风中轻轻抖动。父亲围着水库转了一圈儿,又转了一圈儿,他试图找到我留在岸边的“遗物”,但什么也没找到。 (10)父亲一屁股坐在地上。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吃力地站起来,再往回骑车时就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 (11)40天后,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回来了。我心中的郁结的一切不快和痛苦都抛给了外面的世界。 (12)走进家门,母亲见了我,像不认识似的愣了片刻,接着便跌跌撞撞地扑了过来。 (13)父亲操一根棍子在手,喝一声:“杂种!看我不打断你的腿!”一脸怒气地冲过来。 (14)父亲手中挥舞的棍子,悬在我的头上,没有打下来,片刻,那只胳膊缓缓地、缓缓地,像电影里的慢镜头落下来。猛地,父亲用粗大的手掌把我的脑袋搂在他的怀里,一边哀哀地哭一边地说:“儿子,你可回来啦!” (15)这时我才发现母亲的脸上布满皱纹,憔悴不堪。父亲简直老了20岁,让我不敢认了。 (4分) (1)父亲操一根棍子在手,喝一声:“杂种!看我不打断你的腿!”一脸怒气地冲过来。
(2)父亲的心悬起来,他回家把这一情况告诉母亲,母亲的心也悬起来。。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A)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1.两个选段分别出自哪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4分) (A)出自《 》,作者是 。 (B)出自《 》,作者是 。 2.选段(A)的莎莉文老师与选段(B)的“先生”在教育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教育方式?说说你的理由。(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