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二(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芳(xīn)    (dá)     (zhà)风云      犊情深(shì

B.(fēi)红    (gāo)  惟妙惟(xiāo)     (cuì)然长逝

C.笑(shěn)   (jī)     越俎代(páo)     尽职守(

D.进(pián)   (hé)    然不同(jiǒng)  (yū)短叹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B.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甩成尘雾和碎沫。

C.我听见有人啜泣,我正在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D.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依)?(范仲淹《岳阳楼记》)

B.能谤讥于市朝,(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C.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贼寇)矣。(《墨子·公输》)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内容,应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   

A.我景仰(敬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

B.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凄惨(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虽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D.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繁殖)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

B.短语“布局优雅”“泰山美景”“赤壁风光”“风流人物”的结构类型都相同。

C.“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是一个单句,句子的主语也是一个单句。

D.“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B.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手掌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飞溅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燥热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D.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推崇、赞许、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阅读《谈生命》中的节选文字,完成题。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①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②,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③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④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1.对本段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2.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A.脱离  喧嚷  展示  呈现

B.挣扎  喧叫  伸展  展示

C.摆脱  欢叫  展示  表现

D.挣脱  喧闹  伸展  呈现

3.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奋斗与努力,“又长成一棵小树”只能是梦想,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B.与前面的“也许”相照应,表现了小树的再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C.作者对这棵消融于大地的树能够再生没有足够的信心。

D.这句话强调了在生命的历程中,今生今世就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4.下面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棵小树,以此揭示生命生长.壮大和衰老的历程。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C.“破壳出来”“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消融了,归化了”这些语句喻示了人的生命历程。

D.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5.选段感情基调的变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充满激情,继而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更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B.开始充满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是超乎寻常的平静。

C.开始充满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D.开始充满激情,继而是“宁静和怡悦”, 最后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里的三段文字,完成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规律    B.气候变化 

C.物候现象    D.四季景色变化。

2.第三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A.作诠释   列数字          B.下定义    举例子

C.作比较   举例子          D.列数字    作比较

3.对这三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B.物候学就是一门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C.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时,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晰。

D.选文前两段和第三段的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最后第三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虫鱼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时与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5.对选段中语言的理解,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C.“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一句中“簌簌”一词,将树叶飘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境。

D.“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着想的心情。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节选文字,完成题。

中国人现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遭罢了。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段要论证的观点是(    

A.要论中国人,必须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2.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其充分的理由是(   

A.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B.现在也不乏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战斗的人。

C.中国的脊梁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罢了

D.中国的脊梁有确信不自欺,一直在前仆后继的战斗着。

3.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中前面说“笼罩了一切”突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B.选文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C.作为一篇经典的驳论文,全文采取了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选段是通过从正面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论证这个论点的正确性,从而直接驳斥了对方谬论。

D.段先后巧妙地使用了仿拟、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文章的语言包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对下面的四句话所表达是思想感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A.讽刺  愤慨  自豪  赞颂

B.赞颂  自豪  愤慨  讽刺

C.自豪  讽刺  赞颂  愤慨

D.愤慨  赞颂  讽刺  自豪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表现了齐王知错就改,广开言路,勇于革新,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B.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兴利除弊,使齐国大治。

C.邹忌不被赞美所迷惑,与徐公比较后找到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可见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

D.邹忌讽谏齐王,从生活小事入手,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治国的道理,表现出高超的讽谏艺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是使齐王“除蔽”,以修明朝政。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设喻从实处着眼,虚写邹忌之“蔽”,;说理从虚处着眼,狮蝎“王之蔽甚”。 

C.本文全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未几,有诈冒事   觉: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           

欲杀之                      ④天下无冤      狱: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

                              泥土的声音

    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散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                                   

2.结合语境,揣摩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4分)

含义:                                                                   

作用:                                                                   

3.作者在第③段说:“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第④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4分)

4.本文在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举例分析。(4分)

 

五、书写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作文。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请以孟子的这句话为话题,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或写一个人,或记一件事,或表达一种观点。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②立意自定,内容要符合材料观点;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