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袅袅炊烟,秀水青山在整个湘西大地上qīng诉着淡幽的神韵,quán 释着恬淡的美丽。那古褐苍苍的吊脚楼映衬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鳞次栉比的小木屋别致而优雅,小小古镇如画卷般地搬开在茫茫天地中,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凤凰古城。chánɡ yánɡ在如诗如画的唯美景色中,你永远也不会觉得腻烦。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 B.《春》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得意时,应准备一条退路;失意时,要寻找一条出路。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某影星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刑事拘留,在娱乐界引起轩然大波。 B.清明节将至,学校已制定计划,组织学生瞻仰烈士墓碑,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C.经过共同努力,泰州市终于成功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其历程之艰辛真是不堪设想啊。 D.晓华同学的作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围绕中心,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
4. 难度:简单 |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 。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④但愿人长久, 。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⑥学而不思则罔, 。 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是“ , 。”
|
5. 难度:中等 | |
名著阅读。(6分) ⑴ 课文《“海盗”生活》节选自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所写的《 》第14章,本章描述了主人公汤姆和小伙伴乔、哈克三个小“海盗”在 岛的清晨生活。(2 分) ⑵ 请根据《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简要概括出本回的主要情节。(80个字左右)( 4 分)
|
6. 难度:中等 | |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1)【对联撰写】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以对联的形式概括出主要内容。(2分) 为贯彻落实泰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开展素质教育“5+2”工程的文件精神,充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①不断推行学校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某中学附属初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校艺术教育活动。2015年1月16日下午,某中学附属初中在学校湖源楼报告厅举行了社团汇报演出暨“迎新年联欢会”。②通过学生社团精品化、特色化的探索实践,使大家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文艺展演绽奇葩 (2)【修改病句】消息中两处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述有语病,请你修改正确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① ② (3)【专题研讨】①本学期对《狼》专题进行学习探究后,你积累了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请你写出两个: 、 。(2分) ②你将这些成语与其他内容进行比较,如在蒙古和我国新疆,一些古诗和谚语中,狼是英雄的象征,有人喜欢以“狼”为人名;在欧洲一些国家的传说中,狼还被尊为人的保护神,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①,牛衣②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③。敲门试问野人④家。 【注】该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所写。按当时风俗,天大旱,地方官员要向天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是苏轼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①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②牛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③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④野人:农夫。 7.(1) 全词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仅 一句就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1分) (2) 上片写初夏田园风光,请描绘“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的景象。(2分)
(3) 虽然旅途疲惫,但词人作为一方父母官仍展现出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除此以外你还读出哪些感情?(3分)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文言语段《蒲松龄著书》,完成后面题目。(14分)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①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节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 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①为村中童子师( ) ②置行人大道旁( ) ③如是二十余年( ) ④此书方告蒇(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归而粉饰之 A.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梵天寺木塔》)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相 传 先 生 居 乡 里 (1) 食贫自给,不求于人。(2分)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2分)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黄昉苨的《土豆英雄传》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①今天谁能想到,土豆刚抵欧洲便遭到冷遇。人们能够辨认出玉米是小麦的亲戚,辣椒和花椒很相似,唯独没见过这种“鸡蛋大小的球根”。《圣经》上也没有关于这种植物的记载!这让虔诚的神职人员犯了难:我们该吃这种植物吗?吃它是否违反了上帝的旨意? ②不过,天生土豆必有用。比起传统的小麦等作物,相同面积上种植的土豆能产生2到4倍的热量,且只需3到4个月的时间就能成熟。在小麦欠收的年份,土豆往往收成不错。更何况,我们的小英雄能伸能屈,在任何形态的土壤中几乎都能茁壮成长。 ③最后一锤定音的,是当时的草药学家。古代欧洲人也使用草药治病,并且有着“以形补形”的思想。不幸的是,面相丑陋的土豆成了一个绝佳反例:它表面粗糙,形状古怪,在当时的医生看来,活像是麻风病人的手。读多了历史,就会发现人类就是这么神奇:海洛因起初被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时被发明的阿司匹林反倒因为“不安全”被雪藏了几年;剧毒的水银自古以来都被中外医生当药用;土豆这顶“麻风病”的帽子一戴就是100多年…… ④直到饥荒与战争在欧洲蔓延。 ⑤这回挽救土豆声誉的,又是一位药剂师。法国科学家安东尼·帕门提尔原本是军队里的药剂师,在战争期间被普鲁士人俘虏。此前,因为饥荒,普鲁士很多穷人都开始食用土豆。很自然地,土豆成了帕门提尔在大牢里仅有的主食。3年的土豆牢饭吃下来,他成了土豆的忠诚拥护者。 ⑥恰巧,1770年法国遭遇农作物欠收,法国科学院办了一场论文竞赛,主题是“能够减少荒年灾难的食物”。帕门提尔毫不犹豫地寄了一篇土豆颂歌过去,一举得奖。据说,路易十六对帕门提尔说:“总有一天,法国会感谢你为穷人找到了面包。” ⑦土豆英雄终于找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欧洲各地都开始推广这种便宜好吃热量高的食材,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中,人们能收获比原来多得多的粮食。由此,欧洲北部的人口开始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爱尔兰,这个国家的小麦总产量大约能供养500万人口,但在1840年,当地人口达到了900万。毫无疑问,土豆是这一结果最大的功臣。 ⑧此时,大英帝国正处在跨越生物性限制的时代——新作物的引进与农耕技术的改良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英国各地纷纷从农业转向制造业,而爱尔兰地区的人民吃着土豆,为英格兰地区那些进入城市的工人生产农产品。 ⑨世界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模样了。托土豆小英雄的福,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9月24日,有删改)
(1) 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的作用。(2分)
(2) 请指出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金沙滩的《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后的花瓶》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①600多年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 ②文章的大意是: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③回到家,工之侨让漆匠把琴身漆上残缺不全的花纹,让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图案,然后装进匣子埋进土里。一年后,工之侨把琴挖了出来,抱着到了集市上卖。有个路过的大官看到了这琴,用100两黄金买下,献给了朝廷。乐官们传递着观赏,一个个赞不绝口:“这琴真是稀世珍宝啊!” ④琴还是那把琴,只不过做了些手脚,乐官就是非不辨了。 ⑤600多年后的今天,工之侨的故事还在延续。 ⑥在某瓷都,陶瓷艺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对外出售。花瓶虽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但却很少有人问津。一个买家对陶瓷艺人说:“你这些玩意儿是仿品,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钱了。” ⑦听了买家的话,陶瓷艺人动起了心思。此后,他专门研究“做旧”,就是经过几道工序,把刚出炉的瓷器做得像几百甚至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样。结果,价格飙升,每件都卖到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不等。 ⑧前后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侨,面对乐官的是非不辨,他选择了悲愤离去,隐入山林,不知所终;600年后的那个陶瓷艺人仍然乐此不疲,制假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⑨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借用工之侨的话说:“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这话的寓意值得人们深思。 (摘自《世界周报》2014年7月)
京华时报讯 国家工商总局昨天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监测结果显示,手机行业正品率仅为28.57%;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留言条 ① : 今天我读到《京华时报》上报道 ② ,而且我在阅读中还读到这样一句话 ③ 。妈妈,请您在网上购物的时候还要擦亮眼睛,理性购物。 ④ 2015年3月23日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王开岭的《消逝的“放学路上”》一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⑴“小呀麽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 ⑵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 ⑶下午4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⑷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 ⑸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 ⑹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是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 ⑺难以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⑻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⑼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回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 ⑽“他想不想从前的小朋友?”我问。“不想,哪儿都有小朋友,哪儿小朋友都一样。或许儿子眼里,小朋友是种现象,一种配套设施,一种日光下随你移动的影子,不记名的影子……”朋友尴尬地说。 ⑾我无语了。这是没有“发小”的一代,没有老街生活的一代,没有街坊和故园的一代。他们会不停地搬,但不是“搬家”。“搬家”意味着记忆和情感地点的移动,意味着朋友的告别和人群的刷新,而他们,只是随父母财富的变化,从一个物理空间转到另一物理空间。 ⑿那天,忽收一条短信:“王开岭,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⒀我愣了,以为恶作剧。可很快,我对它亲热起来,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缉,除了家长的嗓门,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喊。 ⒁感动之余,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如果说我们那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园林童年、玩具童年了。 ⒂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 ⒃就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 (节选自《古典之殇》,有删改) 见小学放学情景,为孩子们感到 ① →与常搬家的朋友交谈,为孩子没有故园之感 ② →收到喊回家吃饭的短信时,我 ③ →为自己有过“放学路上”的童年 ④ →为现在孩子的温室童年 ⑤ 。 A.第(3)段中“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描绘了孩子们放学时的快乐自由。 B.第(6)段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深情回忆了童年“放学路上”的美好。 C.第(12)段插叙“回家吃饭”的短信,是对“放学路上”的进一步补充,充满童趣。 D.结尾以“风筝”为喻,是委婉含蓄地批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1) 文章开头的儿歌有什么作用?(2分)
(2) 请赏析第(8)段中划线句子。(4分)
|
12. 难度:中等 | |
请以“ 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补全文题,如“快乐”“希望”“奔跑”等;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班级、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