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平阳中学初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默写

(1)《长歌行》中画龙点睛,表达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2)                            ,孤帆天际看。(《早寒江上有怀》)

(3)树树皆秋色,                           。(《野望》)

(4)大道之行也,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文学常识填空。

《芦花荡》的作者是         ,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是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

拂(fú)晓     瓦砾(lè)     箱箧(qiè)     荒谬(miù)   地窖(jiàO)

阻遏(è)         锐不可当(dǎng)            张皇(huáng)失措

_____    _改为________     _______   改为________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书写、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B. 仄歪:倾斜,歪斜。

C.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D .寒禁:因寒冷而哆嗦。在《芦花荡》中指因天气寒冷身体的症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 .通过全社会严格防控,使H7N9禽流感疫情没有大规模爆发。

C.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陋习不再发生,各地交管部门纷纷出台惩罚措施。

D .今年全国先后出现10次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地区。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反映1937年中国南京的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4月16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导演陆川携刘烨、范伟、高圆圆等演员到场,敬一丹、杨澜、许戈辉等众多名嘴也前来助阵。一如该片沉重的主题一样,首映礼凝重而感人。

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现场说:“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是为了让现在的青年知道,我们的先辈不是懦弱的,他们为了这个国家、民族所做的是不会被忘记的。我们感谢这部电影。”

(1)请把这则新闻压缩成不多于15个字的一句话新闻

(2)1937年的南京在大多数人眼里是血腥而懦弱的。而从这则新闻中看,《南京!南京!》似乎突破了这一点。请结合你对战争的理解,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感谢这部电影。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阡陌交通                                  便还家

余人各复至其家                          处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    _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

6.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小说,完成小题。

从县城来的敌人,黄昏时分,突然包围了鬼不灵。

两声枪响之后,“白脖”当先,鬼子断后,咋咋呼呼冲进街来。一部分先上房堵了街口,一部分闯进“公所”,捉拿办公的。其余的分成零星小股,穿门进户,一阵子混抢浑搜。狗在他们后面汪汪地叫,鸡在他们前头扑棱棱飞,全村大男小女,一时全蜷缩在屋角里,屏住气息,静候着灾难临头……

“当!当当!”两个“白脖”在砸韩家祠堂的铃铛大锁。

老钟叔忽地打开小独扇门,想跳到西院去。然而老奶奶房上正有两个鬼子,手搭凉棚,朝四处张望,原来敌人“压顶”了。他把头一缩,抄起半截檩条,把小门又顶了个结实,眼珠子就一连转了好几圈。这时,他看见小嘎子有一阵战栗通过了全身。

“嘎子,”他说,“沉住气,别乱动!我叫你怎么就怎么!不要紧,别害怕……”

“哗啷”一声,大门的锁被砸断了,“嗵嗵”的脚步声随即逼近了来。

“嘎子,他们进来,你敢不敢拿这个搂他们?”老钟叔攥着刚才削“枪”的短把镰,比示着问。

“敢!”小嘎子伸手把镰接了过去。

“好样儿的!”老钟叔夸他,“来,把住门儿!”他们叉开腿,一左一右,把在门背后。

“嗵嗵嗵……”门缝里闪过两个人影。老钟叔把背贴着墙,摆手叫小嘎子闪开点儿。他刚刚也把背贴在墙上,就有人推门了。

“嗨!里头顶着哪,有人!”“哗啦啦”外头一片枪栓响,紧跟着一声大吼:“里头的八路,出来!”

小嘎子打了个寒噤,急看老钟叔,却见他握着枪,闭着嘴,钢打铁铸似的纹丝儿不动。他心里叫一声:“行!”胆子不觉一壮,便也学着样儿,鼓着劲儿,一丝儿不动。

“出来!”“嘡”的又是一脚,恰像踢在耳根台子上,屋顶上的土刷的掉了一头一脸。可是,老钟叔只眨一眨眼,把睫毛上的灰尘抖掉,仍然纹丝儿没动。

“真棒!”小嘎子心里又叫了一声,胆子越发壮起来,把嘴一闭,也纹丝儿不动。

忽然,门缝里一暗,有颗圆咚咚的东西在那里晃了两晃,很明显,“白脖”在扒着门缝儿往里瞧呢。只见老钟叔舒出腕子,把枪口朝门缝瞄过去。瞧!只要那二拇指头一动,门外那颗脑袋就要碎了。可是,他却忽的停住手,把枪收了回来。显然,他又改变了主意,要看看下一步怎么个走哩。

“哈哈!”门缝里一声怪叫,“我看见你啦!别装蒜,快给我滚出来!我开枪啦!”

嘎子的脸发白了。他的脚动了动,要往后抽。却见老钟叔两只大眼一忽闪,梗着脖子把头重重一点。小嘎子明白:这是不让动,便赶忙一镇定,稳住了脚,可脑门上却津津地鼓起几粒汗珠来。

“白脖”们果然使诈,两句过后,忽然又没了动静。可是,气还未喘,窗户那边咚咚几响,“哗啦啦”掉下来几块儿抷。“白脖”们要从那儿掏窟窿了。老钟叔一见,立即轻悄悄沿墙根蹭将过去。刚刚到得窗口,嚓的一道寒光,一把刺刀差点没搓在他天灵盖上。可老钟叔大气儿不出,方寸不乱,眼睛里明光的,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那副沉稳气概,又像一座黑石山。

小嘎子的精神更抖擞了。手里紧攥着短把镰,目不转睛地盯住门缝儿。现在,是他独自一个在守卫这扇小门了,一股责任重大的豪迈感,陡然升上心头。他觉得,倘或“白脖”真敢把脑袋伸进来, 他就会像割草一样把脑袋给他搂掉!

屋里全无动静,到底使“白脖”们疑心起来了。只听一个说:“到底有没有人哪?”

另一个说:“他妈的,我上窗户上再去看看。”

“别!叫里头给你一家伙!万一是个地道口呢?”

一听见“地道口”三字,另一个立刻发了毛:“那,可也是!要叫土八路把咱拉进地道去,那不完啦!趁早再叫两个人来,也许还有地雷呢!”

“突嚓突嚓”,叫自己的想头吓怕了的两个家伙,真个相随着跑掉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不超过20字)

2.在老钟叔的影响下,嘎子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请你用文中词语补全嘎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胆子不觉一壮→              →强作镇定,却内心恐慌→
3.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文章画波浪线句子“显然,他又改变了主意,要看看下一步怎么个走哩。”中加点的“主意”指什么?

5.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老钟叔大气儿不出,方寸不乱,眼睛里明光的,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那副沉稳气概,又像一座黑石山。

6.同是抗日英雄,老钟叔与《芦花荡》中的老头子在形象方面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回答。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其间,我们欣赏过人生的阴晴圆缺,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品味过生活的酸甜苦辣——读书的滋味、获奖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淋雨的滋味……将会镌刻在我们的心里。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4)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