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生活给予我cuò zhé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我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lìnsè,要看你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来  A  (接纳/接洽)生活的恩赐。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

我常常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感谢上苍的fù yǔ: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  B  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           。感谢生活,在漫长的岁月的季节里拈起生命的美丽……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词语是              

3.B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4.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相信你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任务。

(1)气象变化万千,请根据自己的诗句或谚语积累,写出一句气象变化反常的诗句或谚语:“                                               ”。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短短四句,列举了什么物候现象?影响这物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                __ ___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蒹葭》中以秋景作为发端,给人以凄凉之感的诗句是                   

                    

⑥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中描写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①中社,平为宰②,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注:①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②宰:主持割肉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诸侯叛秦(          )      ②平去(          )

使使归项王(          )      ④愈幸平(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平事魏王咎于临济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 是 汉 王 与 语 而 说 之
4.翻译下列句子。

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根据这段文字,探究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的不同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夜听九寨

大多数人都曾是白天看九寨沟的,步入其境,会欣赏到那嵌入山水之间的多彩美景,尤其是那五彩石、孔雀蓝、魔幻般的池畔,还有那春分和仲秋时节被风浸染的山林,叶片的色彩宛如画笔,为那里的山水涂上大自然生命的色彩并赋予九寨沟神奇天堂之美名……

初秋早晨,当我步入九寨,把阳光与色彩收进眼帘之后,忽然产生另一种好奇的想法,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

九寨的夜很纯净,虽说只有半弦清月挂在山尖,但夜的浓度仿佛过滤了似的,黑静中带着丝丝透明的蓝梦,在寨与寨之间、山与山丛中、湖与湖的彼岸飘浮着一种夜色情绪。此时,泉击石盘的声音愈来愈响,当你贴近礁盘,俯身侧耳时,一种神奇的声响穿过石盘发出的声音,然后由喷发的水珠同时打在翠竹林里,像散落的珍珠声,形成了主声音与次声音合奏的共鸣,传递给夜空的是山的神圣,水的经典。“这是一出泉水,带动的是多音的组合!”我闭着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听说,金海湖是海拔最高的山脉之湖,山与水有洞洞相连的秘密?”我指着海拔3300多米的山峰,问旅游局的老朋友甘巴。

“那里是最原始的山洞,当年林场的工人曾进去过,谁也没有走到头。”甘巴担心地说,“光靠我这手电筒是无法走进山洞的。”

我笑了,带着一丝无所畏惧的神色:“山洞里只要有泉,单凭声音就会找到洞与洞之间的路。”

“你真的要进洞?”甘巴急了,“就是白天进去都很困难。”

“没有探险,哪来的收获!”我说,“要想写出真正的九寨神奇,一定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走进山洞里探幽,寻找的是泉的源头之母。夜里的山洞格外单纯,泉的声音在洞间回旋着,既清脆又响亮,宛如在悬崖礁盘上滴下翡翠,颗颗沁人耳畔。我屏住呼吸,透过洞内水珠闪烁的点点星光,聆听着来自泉水发出的响声,用心在寻觅着那最天然的泉之声。洞内的山盘与礁砂形成了九寨独特的地貌,泉涌出石间,并融入沙棘沉淀之后,形成了地质的钙化,水与水流出的是一种绿色的诗意。

蓦然,在我的头顶传来一阵轰鸣的水流声,像是一泻千里的瀑布巨响震耳欲聋,我惊讶地仰头望着,黑压压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这水声来自于海拔之颠,据说远古的人发现这个洞后就没出来。”甘巴说得很认真。

我凭着水声的方向,钻着一个个洞口,翻越着一个个起伏的山脉狭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脚是在沿着水系攀登,在洞的某一个磐凹处,总会有泛着泉眼的水流,静谧之中能听到泉的吟唱。“你听,在这里唱歌,有一种神奇的回声,并且传得非常远。”甘巴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神奇的九寨》。他唱的每一个音符都穿透了泉水与山石,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音箱里,真实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魅力。一曲过后,我在洞的夹层中寻觅到了真正的水源头。“快来看,我的左侧是一道水线!”我大声嚷道。

水线在夜色中闪现着一道道别致的亮丽,而且能辉映着整个山洞,是从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这是洞中的小瀑布,真正的大瀑布还在高原深处。”甘巴说这话时,我已经明白了九寨水源的含义。我无需再去寻觅,已经用心触摸到了水的神经,泉的甘甜。

当我走出九寨山洞时,站在一处最原始的崖石边眺望,眼前的九寨已经沉浸在一片茫茫的夜雾之中,东方的晨曦仿佛穿透雾纱,射出了绚丽斑斓的霞光。此时,我被迎面飘舞的晨雾缭绕,在夜与晨的交织中,再一次听到了那散发着馨香的泉水声……

(选自《解放军报》  作者:沉石)
1.在“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体会,理解下列句子中画线处在文中的含义。

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简要说说两文在写景方法和主题表现上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向一只羊说声对不起

整整27年了,那只山羊偶尔还跑进我的梦里来,他双眸含泪,满是无辜的柔弱样子,让我从梦中痛醒。

19867月,那是我暴躁、苦闷、落寞、彷徨的青春岁月。

那年高考,我落榜了。我的堂伯特地去乡场铁匠铺,炉火熊熊中,堂伯捂着胸口,边咳嗽边大声吩咐高铁匠:老伙计,你把锄头打硬实一点,土硬啊,我那不争气的侄儿,要回来种庄稼了。

堂伯扛着锄头,提上镰刀,从乡场上一路叹气回来,来到我家。我靠在门前,接过堂伯递过来的锄头、镰刀。沉默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向种地农民转变的交接仪式。黄昏,夕阳的最后光芒被远山吞尽。堂伯花白的胡子在风中颤动,他开口了:侄儿啊,你没有那个命,就只有当农民,要当农民,就好好当,别去想那花花世界了,种地,也饿不死你!

堂伯缩着瘦小的身躯,走了。我真担心,一阵大风把堂伯给刮走了。他一辈子是怎么在土里站稳的,居然还养活了一家人!我开始扛着锄头上坡,跟我妈学种地,松土、刨行、挖窝、播种、施肥。

我满身疲惫地回到家,倒在床上,呼呼睡去。一个男人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还想种地养活自己?是我爸。我突然暴怒起来,大吼一声:我们断绝父子关系!我推了爸一掌,爸趔趔趄趄,歪到土墙上。他望着我,可怜地问:你真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那还有假?说到做到!我丢下这句话就走了。我和眼前这个男人,心里是有隔膜的。别把我当作一个家族的希望,我是我,我要去闯荡世界,哪怕头破血流。

我冲向山梁,想同这个山村作最后的道别。17岁了,我还不能真正从心里接纳自己,出生在那样一个贫瘠的山梁上,我总是想,我应该生活在别的地方,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山梁上,一只白色的羊正在树下吃草,它仰起头,朝天空发出咩咩的欢叫声。我对这只羊嫉妒起来,你可活得好好的呀。

看到羊的样子,我心里无名的火被点燃了。我一下冲上前去,踢了它一脚。羊后退着,似乎不与我计较,埋下身子继续吃草。我气愤地跺跺脚,它再次后退。我哈哈哈哈发出怪叫,它仰起头,一双温顺的眸子望着我。在它清亮的眸子里,一定是我面带凶相的样子。

我再次向它跺着脚,在我逼迫下,羊后退到了一棵树下,它手无寸铁,满眸委屈。它再次仰头,咩咩咩地叫,乞求的样子。我突然失去理智,疯了一般扑上去,对一只羊拳打脚踢。羊倒在了地上,它是不是哭了,我没看见。我冲下山坡,回到家,和跑来迎接我的妈妈抱头痛哭。妈说:娃啊,妈求你,别和你爸断绝父子关系了,要不是你堂伯,你爸差点去喝了农药……

这么多年过去了,羊啊,我在城里讨得衣食,活出了人样。但那年,我那变态的行为成为我生命中的悔,我竟向一只温顺的羊撒气、泄愤。羊啊,你虽然不在了人世,但我今天向你道歉,说一声:对不起!羊啊,请你不要再躲闪。
1.根据选文内容,把有关的情节补充完整。

:高考落榜→____________ 父子矛盾→______    ____ 对羊忏悔
2.(1)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欣赏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妙用。

沉默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向种地农民转变的交接仪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细细比较揣摩,看原文与修改文两种表述,哪种好?为什么?

原文:一个男人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还想种地养活自己?是我爸。

修改文:我爸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还想种地养活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段我那变态的行为成为我生命中的悔中的 我那变态的行为具体指什么行为?作者说那是变态的行为,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文中的堂伯并不是主人公,作者却有如下精彩而详细的描述。《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文末也有一段描述。联系这两段文字,结合语境,说说这两处描述性文字在写法和作用上的不同点。

【本文】堂伯缩着瘦小的身躯,走了。我真担心,一阵大风把堂伯给刮走了。他一辈子是怎么在土里站稳的,居然还养活了一家人!

【链接】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按要求完成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砰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

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