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找出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寒jìn       sǒng     chuāng疤       

B、tuí  xiè  liǎ      

C、荒pì   tā败   kē扣       sāng

D、zè    fú   jié      chāi使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A、转弯抹脚    长途跋涉   生死祸福   鸡零狗碎

B、大庭广众    穷愁潦倒   世故人情   满院狼藉

C、月明风清    低眉顺眼   风尘苦旅   不能自己

D、情郁于中    连声诺诺   响彻云宵   绘声绘色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用15册课本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将近30亿册以上。

B.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药品说明书评论报告显示:在随机抽取的83份药品说明书中,有36份存在“只说不明”和“缺斤少两”。

C.我国台湾的李安凭借影片《断背山》获得最佳导演奖,成为奥斯卡奖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的亚洲导演。

D.只有对核电池的回收、流通和制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一具有美好未来的能源才能用于现实生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赶紧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B、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C、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填空

(1)               ,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4)晴川历历汉阳树,            

(5)                ,一览众山小。

(6)少壮不努力,         

(7)        ,百战不殆

(8)其人视端容寂,        

(9)《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10)《爱莲说》的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11)《陋室铭》的作者是       ,唐代诗人。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26日表示,俄罗斯战机对叙利亚境内的恐怖组织的多处设施进行了空袭。俄军战机执行59次飞行,在叙利亚哈马省、伊德利布省、拉塔基亚省、大马士革省和阿勒颇省、代尔祖尔省境内摧毁恐怖组织94处设施。俄军战机对阿勒颇省的一处恐怖组织的指挥所进行定点空袭,直接命中目标后,指挥所被彻底摧毁。另外,俄军机在大马士革省摧毁了恐怖组织的一处大型弹药库。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瘗旅文(节选)

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注释:①瘗(yì),埋葬;旅,旅居在外的人。②正德:明武宗年号,即公元1509年。③吏目:掌管收发文书的低级官员。④之任:赴任。⑤觇:探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有吏目            就问讯       有人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2)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3.下列加点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予从篱落间望见   B、大道行也   C、莲出淤泥而不染    D、无丝竹乱耳
4.哪个词流露了作者对吏目一家三口的客死他乡惨剧的感情?你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天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没有,它用得其所。”“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原文略有删改)
1.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性格品质。
2.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
3.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

B.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

C.“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这句话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精神的感召力。

D.小说末段可视为故事的尾声,与许多小说的尾声一样,它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乡村铁质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餐露,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

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有删节)
1.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哪些意义?
2.你如何理解“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3.说说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
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写作

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 能把你埋葬在大海的深处.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由此可见,换一个角度看待生活,就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请以“还有别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