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龙口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默写。

须晴日,              ,分外妖娆。   (《沁园春 雪》)

                  ,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

⑶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谁言天地宽。    (《别云间》)

己有能,勿自私,                              (《弟子规》)

                 ,毋临渴而掘井。                ,宴客切勿流连。  (《朱子家训》)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⑴罗敷夸耀夫婿仪表堂堂,从而让使君自惭形秽的句子是:                                      (《陌上桑》)

⑵请你把所给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进行“古诗接力”(五言、七言均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_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选文一: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故乡》)

选文二: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选文三: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变色龙》)

⑴依照示例,填写表格。

描写方法

例文

外貌描写作用

外貌描写

选文一

塑造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闰土的形象。

选文二

 

选文三

 

⑵请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生活境况。(不少于30字)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lài)俱寂,没有百鸟啾(qiū),没有树叶沙沙……。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B、于是,人们一半是戏(nüè),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刘绍棠《蒲柳人家》)

C、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tā)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

(王鼎钧《那树》)

D、他蹲在苔(xiǎn)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shǔn)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祖国万岁、讲述清楚、思想品质、小说散文——短语类型分别为:主谓短语、后补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B.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句子主干:生物放弃破坏。

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的总结,它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

D.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此句为选择复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元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C、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变色龙》是其讽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家一派繁荣景象,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恼

⑴请写出《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和国籍。

⑵请写出“两大危机”指的是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学校开展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各班级举行了主题班会,某班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短语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

【活动二】“9. 3纪念日”国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全国放假一天。请你描绘一个最让你震撼、激动的阅兵场面(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并联系活动主题谈谈你的感想。

场面:

感想: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市井:指做生意。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十千:指十贯铜钱。
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词

⑴诸子             ⑵汝寡悔

⑶问其所             为良民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问其所欲”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童微伺其睡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其贤者使使贤主    D.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圣人非所与熙也      B、吏二缚一人诣王

C、之虚所卖之          D、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5.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现代文阅读

人生差异在读书

①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

②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③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④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惑。

⑤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人们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⑥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⑦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捧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⑧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知道实践,推动工作。
1.文章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2.文章关于读书的好处的分论点提出有何特点?有何效果?
3.文章-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出:

4.文章-段是否属于并列结构?如果是,请讲出理由;如果不是,那是哪一种结构,也请讲出理由。

5.你认为-段是否恰当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请讲出理由。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现代文阅读Ⅱ

一个人的阅兵式

陈绍龙

进山时天响晴,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树高,草深,我分不清南北。

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呆就是20年。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有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山脚杨树多,高处是水杉,山顶处多是马尾松。

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山里不能有火。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样,老人能把我们轰下山。

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向导说老人在山上不同的地方有三个“家”。家也只是石头垒的房子。白天老人不会呆在房子里。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

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老人随时都会出现,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

山路难行,不平整,藤多,每走一步,我们都得把腿抬得很高。

果然不顺。我们在老人的两个“家”里没找到老人。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吧。

十多里的山路让我太累。喝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进了我的耳里,以为是梦。

是真的。

“快看!”向导眼尖,发现了不远处坡地开阔处的老人。

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树,我一时没有发现。

老人穿的黄军装已经发白。让我惊讶的是老人扛着一根木棍,随着一旁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

抬头。挺胸。踢腿。甩膀。天啦,老人一个人跟着音乐举行“阅兵式”!

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

我没有惊扰老人。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最出彩的镜头。

采访结束我问老人:“您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

“解闷,”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个孩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的字来。向导笑,山里,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他是“营长”。

难怪老人这么依恋这片山林。

我心里一震。

那天是国庆。

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些日,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个人的阅兵式。那个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来临的时候,是在山上,还是在他家的电视机前正步走呢?还有,他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一片葱绿吧。
1.题“一个人的阅兵式”指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以此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2.本文以“我”的行踪见闻感受为线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寻找护山老人——→(                )——→(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句子。

⑴从修辞的角度。

句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⑵从句式特点的角度。

句子:抬头。挺胸。踢腿。甩膀。
4.发挥想象,如果今年“9. 3阅兵式”护林老人也被请到了现场,他会有怎样的行为和想法。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明灯”一词的解释是:比喻指引人们朝光明正确方向前进的人或事物。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⑵说真话,抒真情,忌套写、抄袭。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⑷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书写工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