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贮藏(zhù) 翘首(qiáo) 拮据(jū) 玲珑剔透(tī) B.恻隐(cè) 摇曳(yè) 精髓(suǐ) 言简意赅(hài) C.嗤笑(chī) 褴褛(lǚ) 纤细(qiān) 称心如意(chèng) D.深谙( ān) 寒噤(jìng) 绮丽(qǐ) 探骊得珠(lí)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学生常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叹为观止。 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2015十大热词记录大势变迁,盘点跌宕起伏的世界局势,让人们在回顾中把握未来。 D.习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一句熟语“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自身作风要硬起来。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其名字源于《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B.能否营造人人勤学乐学的浓厚氛围,关键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C.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D.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
|
4. 难度:中等 | |
“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 )交点是这个三角形的外心”,句子的主干是 A.三角形是外心 B.三条边垂直 C.垂直平分线是三角形的外心 D.交点是外心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给我们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如在生活中变得麻木迟钝、与“我”有深深的隔膜的闰土,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杨二嫂,粗俗迷信但又淳朴善良的长妈妈。 B.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他写的《白鹭》就属于前一类,而《石榴》则是后一类的代表。 C.《陈涉世家》《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别选自司马迁所著编年体史书《史记》、左丘明所著纪传体通史《左传》和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商人,课文《威尼斯商人》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夏洛克。
|
6. 难度:中等 | |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同庆千年华dàn(),共谱扬州新篇。今年正值扬州建城2500周年,瘦西湖“中国扬州万花会”盛装开幕!万花会重点展示“文明积diàn()谱城风,万花齐聚展新颜”的主题色彩,传递“qiān()和、包容、创新”的人文精神,向八方宾朋hóng()扬民族文化,展现景区风采。
|
7. 难度:中等 | |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4)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_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6)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难度:困难 | |
综合实践活动。 (1)1.【解说气候】夏天,人们往往到下列地方去避暑,请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原因。 ①到日照、大连、青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庐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名著阅读】 《格列佛游记》中的“慧驷国”展示了_______颠倒的怪诞景象,在这个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的乌托邦的国度里, 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 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3)3.【广告撰写】 走进图书馆,你发现四面墙壁一片空白,为营造文化氛围,请你拟一条与“读书”有关的宣传标语张贴在墙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江 村 唐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当时在朋友的资助下,作者所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1)首句中 “抱”字极为精妙,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做简要分析。
(2)颈联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延师( ) ②与语奇之( ) ③余悉减死( ) ④寻命筑城泰州( ) 2.选出与“创户帖以便稽民”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固以怪之矣 B.扶苏以数谏故 C.醒能述以文者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翻译下列句子。 (1)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2)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而且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 1.文章第①小节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
2.阅读选文,说说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3.仔细阅读文章第⑥⑦小节,回答下列问题: (1)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加横线的“渐渐”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比较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的不同。 【链接材料】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选自《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厉彦林 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 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⑧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⑨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爷爷、父亲和童年的“我”对土地的感情都很深厚,请结合课文内容,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填在表格相应的地方。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⑨段中“芳香”的理解。
4.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链接】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