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譬如 颓唐 簌簌(sù) 唯利是图 B.惆怅 窒息 彷徨(páng) 无动于衷 C.徒然 狼籍 混沌(hùn) 虚无缥缈 D.嘉许 嘱咐 差使(chāi) 触目伤怀
|
2. 难度:简单 |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拜金主义的“洪流”不论如何 ,如何冲击,始终毁灭不了我的理想。 (2)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努力的样子。 A.汹涌 抓 露出 B.泛滥 攀 显出 C.汹涌 攀 显出 D.泛滥 抓 露出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看见父亲孤单离去的略带臃肿的背影,站台上的朱自清潸然泪下。 B.武汉电视台新近推出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传奇故事》,深受市民欢迎。 C.湖北省图书馆为营造“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良好阅读氛围,向全市征集“市民阅读好建议”。 D.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垃圾处理、空气污染等。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天气。 B.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交通拥堵、工作与生活功能区隔分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致暴雨内涝…… C.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题。 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的弊端 你所接受的所有信息,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碎片化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却缺乏逻辑的关联,它们大量简化了推演的过程,或者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简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观念”),二是“联系”。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 当我们接受碎片化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这样的结果是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但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遗忘。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我们的知识网络,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那么,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你的“网络”并没有扩大;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长此以往,你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习惯了接受“A是B”、“C是坏的”、“因为A所以B”的简单观念,那么,无论你是在刷微博、朋友圈,还是在读书,其实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识。在接受碎片化信息时,较为聪明的人,会去思考这些信息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们会拔高一层去看待这些内容,从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线条,将它和远处的某个固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避免碎片化认识。具体的方式是:先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把你能够说出的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阅读、学习的时候,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网络。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了路径,将这个新的知识点跟已经知道的某个点连接起来,使这个知识点成为你的知识网络的一部分,这个知识点就真正属于你的了。 1.下列对文中“碎片化信息”特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信息往往是一些没有逻辑关联的事实或观念的集合体。 B.碎片化信息通过简化推演过程,减少表述路径,让复杂事物简单化。 C.碎片化信息因为降低了认知成本,所以在传播中易于习得。 D.碎片化信息往往呈现出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忽略事物内在的原理。 2.下列对“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弊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接受碎片化信息只是在接受一堆孤立而无联系对提升思维能力没有帮助的“事实”。 B.接受碎片化信息只需付出很少的精力,就能获得大量新东西,易让人们沉浸在虚假的喜悦中。 C.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获得的新信息没有跟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因而造成大脑“提取”这些信息困难。 D.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虽然会让自己养成深入剖析的习惯,却也没能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3.下列对如何避免碎片化信息带来的伤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微博、朋友圈是碎片化信息的来源,应多把时间用在读书上,尽量远离碎片化信息。 B.在接受碎片化信息时,应尽量思考信息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 C.养成拔高一个层次去看待问题的习惯,将接受到的碎片化知识与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 D.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主动将接受到的碎片化知识纳人到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之中。
|
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严君平不仕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①。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担石②,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子家,人定③而役未息,昼夜汲汲④未尝有足。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 [注释]①卜:卜卦算命。②担石:旧时重量单位。③人定:半夜时分。④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居不仕,常卖卜。(仕:做官。) B.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具:准备。) C.吾病耳,非不足也。(病:有疾病。) D.昼夜汲汲未尝有足。(足:满足。) 2.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B.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C.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D.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严遵喜欢写书,不愿做官,靠给人算卦来维持生计。 B.富人罗冲接济严遵,为他准备车子马匹衣服粮食及钱,严遵认为不需要接济。 C.严遵不羡慕罗冲有万两黄金,虽只有几百余钱但自觉满足。 D.严遵从前夜以继日的忙碌,半夜还不能休息。 4.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译文:严遵,字君平,是四川人。隐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给人算卦,每天可也获得百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算卦结束,关了店铺放下帘子,做写书这件事。蜀有一个叫罗冲的富人,问君平说:“你为什么不去做官?”君平说:“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冲为君平准备好车子马匹衣服粮食,君平说:“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我富余,而子贫乏,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冲说:“我有万两黄金,你没有一石,还说有余,不是荒谬吗?”君平说:“不是这样。我从前夜里住在你家,半夜还没休息,夜以继日的忙碌而不曾有过满足。现在我靠算卦为生,不下床而钱自至,还剩下百余个,尘土有几寸厚,不知到干什么用,这不是我富裕你贫乏吗?”冲很惭愧。君平叹曰:“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所以不做官。”
|
7. 难度:简单 | |
填空。 (1)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重岩叠嶂,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两句的意思是 , 诗人借这两句喻 。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题。 坦然走过乞丐 毕淑敏 ⑴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 ⑵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哀助赤裸裸地表达着,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与的喜悦。 ⑶于是乞丐就成了常说常新的话题,名著中的乞丐常常是睿智和淳厚的,平常人也有很多与乞丐有关的故事。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掏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至于两个人只能空腹沿江散步(女孩的钱只够两人回家的路费)。女孩认定男子值得信赖,很快和他结婚了。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著的聪敏欣赏不已时,她脸色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 ⑷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大城市眉眼上的瘤。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走地铁。肮脏的老乞丐裹着污浊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着黯淡的光。毡下像枪管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着脚的地方,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 ⑸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我尊重地闪开为好。 ⑹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你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你没看到人们都绕开你走吗?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从地面抬起出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 ” ⑺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分币。进入地铁,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他走开。” ⑻我无声地看着这一切,心想不给钱尚能理解,比如恰逢心绪不佳,无有余力关顾他人,但找了公安驱赶老丐,是不是也嫌过严?忍不住替她找理由,说:“我看到报载,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乞讨衣衫褴褛,下了班之后,西装革履地下馆子。有的干脆以此为业,几年下来,居然在乡下起楼造屋成了当地首富。想你一眼看出那乞丐正是这路人等?” ⑼朋友笑了,说我:“哪有这份神功。你说的那些事例我也在报上看过。具体到这位老人,没有证据,我们不可以随便怀疑。”我疑惑道:“既然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为何不施舍? ” ⑽朋友道:“可我也不能判断出他是否真的贫病无依,难以自食其力啊。” ⑾我说:“这却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施舍之前,难道还要雇个私人侦探,一一查访乞丐们的收入情况吗?” 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农耕社会,谁个穷谁个真无助,十里八乡的人都心里有数。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扔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 ⑿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地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种靠展示生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 ⒀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 ⒁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 ⒂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 1.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④自然段 “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大城市眉眼上的瘤”一句的含义。 2.第④自然段划线部分描写老乞丐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朋友不给老乞丐施舍的理由有哪些? 4.联系全文,简述你对“坦然走过乞丐”这种做法的看法。
|
9. 难度:困难 | |
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超30万中国民众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学校就此准备开展以“走进国家公祭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围绕这次活动的主题设计四个调查问题。 2.为号召广大师生追思和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你所在的学校决定在13日前往烈士公园开展纪念活动,凭吊当年的蒙难者,警示大家勿忘国耻。你的同桌小梨却以“难得的周末,再说现在是和平年代,纪念死难者没什么意义”为由,拒绝参加纪念活动。你不认同他的做法。请写一段话说服他,令其信服。
|
10. 难度:困难 | |
越长大,越______ 要求:⑴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⑵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⑶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⑷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校名、人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