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江苏梁丰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浮zào(         端xiáng(         滑jī(        qì(      )合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伫立犷野,苍穹弥曼着难言的静幕;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蕴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了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长河落日圆。                  (王维《               

⑦子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⑧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1)《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

林冲:误入白虎堂→(                )→(                   ) →怒杀王伦

鲁达:拳打镇关西→(                )→(                   ) →大闹野猪林

(2)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读后回答问题。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上述文字描写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他叫范爱农,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清明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说说现今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

材料一:清明扫墓时,老一辈人一般都要在家里忙上一天。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还要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用品到墓地,还要全家人在墓前磕头、烧化纸钱等物品。于是,清明时节的墓地满眼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因为烧化纸钱发生了山林火灾。

材料二:80后网友“过眼云烟”表示,像老一辈人那样扫墓,不仅浪费钱,还破坏墓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他想去爷爷生前喜欢去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用DV把那里的风景录下来,然后再买束花,去墓园里祭拜他,告诉他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让他在天堂安心。

材料三:现在每一个城市的外地打工者都很多,因为工作关系,好多人不可能在清明那天回到老家祭拜,一方面是清明放假时间较短,来去不方便,还因为汽车票、火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很难及时回家扫墓,而网上开设的网络灵堂和祭拜论坛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台,也弥补了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带横线的词。

竭我          

②夫大国,难          

③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④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

2.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之妻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4.【甲】、【乙】两段都采用了什么描写来展示两人的性格的。结合文本说说曹刿、唐雎两人的共性?并结合选文举例用自己的话说明。

5.在战争中“人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能以弱胜强。阅读【甲】、【乙】两段文字中根据曹刿、唐雎表现,分析在劣势中转化为优势应具备哪些条件?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

成长与成功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增加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作“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5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④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结果——这是通往成功最正确的道路。人们常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有删改)

1.围绕“成长与成功”,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作者在第③段中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3.请根据本文对“成长与成功”的看法,简要分析下列任意一个人物的事例。

  A.《邓稼先》中的邓稼先

  B.《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燃烧的月亮》,完成

燃烧的月亮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目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位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丫杈的树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号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选文的写作对象是月亮,作者却为什么先写太阳?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3.选文第③段对四季月光的描写似乎与“燃烧的月亮”无关,可否删去?为什么?

4.请根据选文⑤⑥两段,概括春夜满月美在何处。

5.作者对于月亮“盈满”与“亏过”、“燃烧”与“蓄养”的阐述,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作文

除夕夜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带着我们的思绪回望过去的一年,清明祭祖明明灭灭的火光令人不由自主回望已然的生命路程……在回望中丰富情感,在回望中顿悟提升,在回望中再次感受生命两岸渐次绽放的花朵芬芳。

请以“回望自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