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江苏如皋市九年级5月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传统工匠工作时,不只是制造器物,更是身心的修炼,他们将技术sù zào成一门艺术。徜徉在石窟艺术的雕像壁画前,liú lián于精雕细琢的古建遗存中,你能líng tīng到工匠们凝神聚气的呼吸A  凝视  B  (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的青铜器,触摸美轮美奂的瓷器,你能感受到慢工出细活的精致。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B处的横线上。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新华中学拟举行“致敬匠心”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班学生准备了内联升布鞋、永康锡雕、南通蓝印花布等传统手工艺精品图片,打算举办一个图片展,请你为这个展览取一个名称。(不超过10个字)           图片展

(2)创新是对传统匠心最好的致敬,但不切实际的创新也会成为笑料。《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飞岛国就遇到各种荒唐的创新实验,请任选一个具体说说。

(3)5月30日下午3点,学校将邀请市丝毯艺术博物馆李玉坤馆长在学校报告厅给全校学生做“精益求精,回归匠心”的主题演讲,请你为学生会拟写一则通知。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②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④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冰心《成功的花》)

⑤文字创作也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惟有不断创新,才能带给读者惊喜,引领新的时代,正如

赵翼《论诗》中的诗句:“                                    ”。

⑥曹操《龟虽寿》中“                                    ”运用比喻,表现了作

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①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1.诗中描写五原“          ”和“          ”等典型景象 描绘出边关“       ”的春色。

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滇多产细竹,坚实可为箸。武生以火绘其上,作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门楼阁,精夺鬼工。人奇之,每得其双箸,争购钱数百。于是武生之交戚贫者,因以为利。生顾未尝售也,颇自矜重,一箸成,辄把玩不释,保护如头目。或醉后痛哭,悉焚之,醒复悔,悔而复作。然靳不轻与人。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箸,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或遇贫士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为之,虽累百不倦。

于是滇之士夫或相馈遗,皆以武生箸为重。王公大人游于滇者,不得武生箸即不光。

余尝见其箸作“凌烟阁功臣图”者,箸粗仅及绳,而旌旗铠杖、侍从卫列,无不毕具;至褒公、鄂公,英姿毛发,道子传神,莫或过之。其画细如丝,深绀色,入竹分余如镂。

(选自《虞初新志·武风子传》,有删改)

【注】

①靳:jìn,吝惜,不肯给予。

②瞷:jiàn,窥视,偷看。

③攘:

④忻然:高兴的样子。

⑤绀:gàn,红青,微带红的黑色。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辄把玩不                            

(2)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3)忻然为之                            

(4)无不                       (        )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人奇之,每得其双箸,争购钱数百。

4.文章第2段写“滇之士夫”和“王公大人游于滇者”,有什么作用?

5.【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怒”,请具体说说武生和太祖怒的原因。

【甲】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箸,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

(《武风子传》)

【乙】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A】漫画《滞后》

【B】公益广告《致匠心》解说词(有删改)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我20出头入行,30年写了不到300首歌,算是量少的。

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去告诉别人你心里的想法,你眼中看世界的样子,你所在意的、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对于作品,最珍贵的、不能替代的只有一个“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就要在各种可能和变数之中,尽力做到最好。

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都必须是安静安定的,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这个过程往往是固执、缓慢、少量的,但它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我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我要保留自己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

一辈子,总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这样才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著名音乐人、制琴师李宗盛

【C】像打磨自己的灵魂一样工作

①“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决策层将其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②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强调工匠精神?

③众所周知,我国的制造业早已走向全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五分之一。但是,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9个,中国却只有21个。因此,在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今天,必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堪忧现状。让中国制造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元消费需求。

④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把从古罗马的制砖工人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从巴黎的印刷社到伦敦的工厂作为探讨的对象。这位当代顶尖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匠人》一书中把身体劳动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桑内特认为匠人的领域远远大于熟练手工劳动的范围。匠人精神这个词不是一种渐行渐远的语境,而是一种品德修行,代表着一个时代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气质。

⑤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制造出西门子、徕卡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瑞士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追求的凝神专一,使得瑞士表得以誉满天下,成为经典。而中国的“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毒胶囊”等恶性事件一次次考验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中国制造逐渐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出口过程中遇到欧美国家各种各样的阻挠,真是自掘坟墓!

⑥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做任何事只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工匠在劳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像打磨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一样工作,进入到一种无我的教徒般的寂静世界。这是一种最质朴纯真的人性冲动。

⑦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必将是助推当代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精神没落、资源日渐匮乏的后发展时代,重塑工匠精神,是产业工人灵魂的自我救赎之道,也是生产制造大国生存和发展的必由路径。

(选自《中国周刊》2016年4期,有删改)

1.材料【A】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2.材料【B】解说词中李宗盛认为怎样才是有匠心的人?

3.材料【C】中第⑤段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4.材料【C】中说“在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今天,必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作品。

仗美执言

张晓风

①我想,开始的时候,她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会走得那样远。

②就像嫘祖,偶然走到树下,偶然看见闪闪发光的茧,她惊奇地伸手摘下,然后拉开它,伸展它,才发现那是一缕长得说也说不完的故事。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扯出了一种叫“丝”的东西,她不知道整个族人将因而产生一部丝的文化,并且因而会踏出一条绕过半个地球的“丝路”,她更不知道那样轻柔细微的一纤,竟能坚韧得足以绾住一部历史。又如另个不知名的先民,在一个露水犹湿的清晨来到黄河边,听见水鸟婉啭和鸣,一时兴起,便跟着学叫一声:“关——关。”唉,这样简单,一条河,一个春天,一个沙洲,一只水鸟。他觉得有话冲到嘴边,就照直说了出来。他并不知道那就是诗,他只想把春天早晨听到看到的说出来罢了。然而,他却吟出了一首诗,从一条河开始。

③初识碧华,只知她是诗人罗青的妻子,我一时也没注意她本人。后来在1982年我为泰北难民筹款,办了“作家小手艺义卖”,她拿出一些精致的刺绣首饰,才真正把大家吓了一跳。1986年她又在台湾民艺文物之家展出一次,作品更见丰美繁富,最近她把心得和作品结成集子,一页页掀开,只觉是一幅幅有插图的诗集——或者说,有说明的画册,歆羡之馀,很愿意为她“仗美执言”。

④碧华和丝线的因缘其实也很偶然。那年,她母亲出国,留一盒丝线给她,那大概是她第一次惊艳吧?

⑤碧华拿起针来,描摹之际,竟不知不觉便做出类似香包的小手艺,香包其实正是往古时代农业社会初夏时日的好心情,新嫁的女子,在第二年端午节,照例要做些香包分送族人,特别是小孩子,往往可以像“佩六国相印”般带着婶婶、嫂嫂、姊姊等人的不同香包。名为辟邪,其实自有手艺高下巧拙的比较,而新嫁娘的手艺一向是大家争看的焦点。碧华初试手艺时,心情亦如新嫁娘吧?分给大家围观传阅的时候,心情亦不过是节庆期间的一团喜气吧?

⑥但缝着缝着,一针一线之余,她竟缝出自成一格的刺绣首饰来了。世上的首饰虽然有金有银有铜有锡有珠有玉有各种钻石宝石,且有玻璃、陶瓷、种子、木头、骨 头、牙齿……但要找一条精致的刺绣首饰却必须到碧华的工作间去——这件事,开头的时候,我敢说,碧华自己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她只是觉得丝线鲜活美丽,她只是知道把两根丝线放在一起会比一条更鲜活美丽,线线相叠,不意就这样竟撞出一番乾坤来了。

⑦我看碧华作品的心情,也如端午节小儿伸手讨新嫁嫁的香包,挂在身上,无限喜悦,亦有无限羡慕——为那一手生香活色的好针线,为碧华矢志不渝纯真的追求,为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开了宗创了业的潇洒。

⑧细赏碧华作品,或仿战国玉器,莹润温婉;或拟印度色彩,幽艳玄秘;或作螭蛟腾云或成花团锦绣。其心思之致密,品味之醇雅,用色用针之能宏肆能守成,都令人惊喜错愕不已。

⑨如果碧华一开始就立好计划,打出旗号,拟定十年工作进度表,要把自己造成一位“现代化刺绣首饰制作人”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我更喜欢她目前的程序,是不知不识间拈起一根属于母亲的丝线——然后再拈起另一根。色与色相授,神与形相接。她在不能自持的情况下,在一步步陷入困惑和奋发激扬中成长,在静定中一针一缕地完成。

⑩我为碧华喜,但更为可以产生碧华的社会喜,为艺术上英雄四起开疆拓土的鹰扬时代喜,为传统可楔入现代喜,更为自己可以看到好东西的权利窃喜。

(有删改)

【注释】

①嫘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②鹰扬:大展雄才。

1.阅读全文,说说“仗美执言”中的“美”是怎样的美?

2.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⑧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等角度赏析)

3.从全文来看,说说②段作者写嫘祖和“关关雎鸠”产生过程的作用。

4.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⑨段画线句“她在不能自持的情况下,在一步步陷入困惑和奋发激扬中成长,在静定中一针一缕地完成”的深刻含意。

5.【甲】【乙】两个片段同写“羡慕”,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我看碧华作品的心情,也如端午节小儿伸手讨新嫁嫁的香包,挂在身上,无限喜悦,亦有无限羡慕——为那一手生香活色的好针线,为碧华矢志不渝纯真的追求,为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开了宗创了业的潇洒。

(张晓风《仗美执言》)

【乙】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一阵风吹散了你的头发时,有一双手帮你理顺发丝;当一场雨打乱了你的步伐时,有一把伞为你遮挡风雨;当一团雾挡住了你的视线,有一束光为你指引方向

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