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陕西眉县营头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花(pú)     (shěng)   (lǒng)     (suǐ)

B.踌(chú)    (pài)     古(gèn)     歌(lì)

C.笑(shàn)   育(bǔ)     步(duó)      (suì)

D.息(shùn)   妒(jí)      痛(chì)      (nìng)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幽寂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一拍既合

B.仰慕     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戛然而止

C.狂澜     潜心惯注      铤而走险     杂乱无章

D.晦暗     气冲斗牛      契而不舍     浑身解数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场有赌球性质的比赛无不让有良知的球迷们义愤填膺,扼腕长叹。

B.“神十”飞天,王亚平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为我们上了一堂叱咤风云的太空课。

C.闻一多“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D.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指出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患措施。

B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好减少一倍。

C.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是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散文《朝花夕拾》,《社戏》是选自小说《呐喊》。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C.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丑小鸭》是作者虚构的,没有融入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的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中的第一部,他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

(1)            ,野渡无人舟自横。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5)写出一句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在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 “好吧,喝最后一杯!”

这段文字出自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从选文中看出“他”是一个__的人。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目的是让全球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他们意识到个人及企业的一个小小动作将会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怎样的深刻影响。为了响应这一倡议,某学校七年(2)班在3月26日举办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拟写主题】 请你根据班长倡议书中的主要内容,拟写一个班会主题,写在黑板上。(不超过11个字,含标点)

【班长倡议书的主要内容】

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遏制气候变暖,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为此,我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在2015年3月27日晚上(20:30—21:30)一起关闭电灯一小时!让我们和鸟巢、水立方、东方明珠……一起熄灯一小时!让我们同全球数十亿人一起用行动抵御气候变暖,为地球村充电!熄灯一小时,给地球放假60分钟!让我们一起积极行动起来!

2.【活动二:概括信息】 张扬同学准备在班会上向大家介绍 “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有关情况。请你根据他搜集的两则材料概括出主要信息,使他的发言更明确。

【材料一】

“地球一小时”活动开展情况统计

时间

参加活动的国家或城市

参加活动人数

2007年3月

悉尼

超过220万户的家庭

2008年3月

35个国家270座城市

多达5000万民众

2009年3月

8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个城市

10亿人口

【材料二】

2007年3月31日 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了“熄灯一小时”活动。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

3.【活动三:广告宣传】为了增强市民环保节能的意识,请你为本市设计一条公益宣传广告语。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即刮目相待            

(2)卿今者才略              

(3)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4)稍稍宾客其父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B.或钱币乞之

C.自为大有所益

D.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

3.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有关学习的故事,方仲永和吕蒙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5.你从甲、乙两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怎么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文中“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中连用了三个“最”字体现了怎么的思想情感?

3.小弗朗士对鸽子的叫声引发的联想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作为中学生的你怎么将爱国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邂逅霍金

(1)自从《时间简史》〔《时间简史》霍金所著的科普作品,1988年初版,讲述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的科学探索成果)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2)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3)7月1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室,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有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

(4)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5)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6)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7)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8)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9)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10)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注释】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他因患“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1.在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2.文中“我”初见霍金时“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说“霍金是幸运的”,其理由是什么?请分条称述。

4.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希望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的一生?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女记者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疾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的太多吗?”霍金的脸庞充满恬静的微笑,他艰难地扣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标准的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幕下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以及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

你认为霍金的回答反映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          ”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