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陕西师大附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横线的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A.涟(yī)      取(jué)      (kuì     越俎代(páo)

B. (huò    (pī)      yǒu)   鳞次比(zhì)

C.慰    (miǎn)   (hái)     作样(mó)

D. (yì)     (qiáo)    (suì)     断壁残(huá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佝偻   晨羲   蔚为壮观  万恶不赫

B.巉岩   锦障   吹毛求庇  顶礼膜拜

C.窒息   笑涡   中流砥柱  一泻千里

D.篷蒿   荣膺   万籁具寂  遍稽群籍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在横线上。

(1)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国家海洋预报台将正式       (公布  颁布  发布)钓鱼台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

(2)虽然此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人们还是       (津津乐道     津津有味  孜孜不倦)地谈论着这件事的细枝末节。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经典诗文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4)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5)         ,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6)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关雎》)

(7)蒹葭萋萋,       。(《蒹葭》)

(8)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我用残损的手掌》)

(9)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爱这土地》)

(10)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它是中华民族一种手工编制的特有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②“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文字发明前,人们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③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第②句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③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请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小说《格列佛游记》好几次提到中国,请简要列举两点相关内容。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5年3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将“腹有诗书气自华”抄写在下面田字格里。

 

 

 

 

 

 

 

 

 

 

 

 

 

 

 

 

 

 

 

 

 

 

 

 

 

 

 

 

 

2.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推广阅读的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2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5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阅读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不超过50字。)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培养气质。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

你的帖子:读书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时间去哪儿了

(1)“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2)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3)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

——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4)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5)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6)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7)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本文开头引用流行歌曲的作用是什么?

2.人的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3.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哪些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早醒的桃花

(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5)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6)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神越过萧索的栅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7)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8)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9)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10)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是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蜜的销魂的诉说。

⑿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⒀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哪个位置。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⒁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⒂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选用原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早醒的桃花”的生命历程。

骤然开放 —— (          ) —— (          )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1)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2)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是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蜜的销魂的诉说。

3.天空和万物为什么“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                                                                 

4.“它独自立在枝头”、“独自营造着春天”,“露出新鲜的浅笑”、“声音那么甜柔新鲜”等句中反复用了“独自”和“新鲜”,请回答: 

(1)独自”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新鲜”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末说:“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悼念它的原因。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②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注】①元济:指判将首领吴元济。②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贼之(                (2)遣马少良十余骑巡逻(    

(3)愬之(     )          (4)今公之(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伤病者存恤           汝心固,固不可彻

B.袁尚书专恩惠怀贼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攻宋

C.众请刳             真无马邪

D.士良自言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

(2)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

4.从选文看,身为将领的李愬有哪些优秀品格?

 

九、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请赏析“白玉条”的表达效果。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写作

请以“你真的很重要”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忌抄袭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