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山东泰安泰山区七年级五四制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suì      miào

Bzuò   suí  fèn   zhì)痛

Cbèng)出 suì xiāo pán)石

Dyīn)红   )歌  xiàn)笑 tǎng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     契而不舍     群蚁排衙

B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截然不同     锋芒必露

C人声顶沸    来势汹汹     荒草凄凄     浩浩荡荡

D当之无愧    妇孺皆知     钻之弥坚     一拍即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B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那一段接得天衣无缝

C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D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农业局、卫生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都有责任监管和查处瘦肉精。

改句:农业局、卫生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谁没有监管和查处瘦肉精的责任呢?

B原句: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好久没有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

改句:日本福岛核电站给我们带来的一直是坏消息。

C原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健儿把五块金牌全部收入囊中。

改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五块金牌全部被中国健儿收入囊中。

D原句:一个人如果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常常会把人看错。

改句:一个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是因为他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的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面句中标点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A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B《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C“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D“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先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表述恰当一项是  

A《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先后依次写屠格涅夫、左拉、都德和福楼拜,各有侧重地描写了他们的肖像、行动、语言和心理。

B《最后一课》就是一篇短篇小说。它叙述视角巧妙,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的心理的变化,间接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借枯燥的学习生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儿童无自由,受摧残,揭露了残害儿童的教育本质。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节选的文字。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 毕业典礼我回到家看到了怎样的场景,预示着(   )

A爸爸的夹竹桃落了,未成熟的青石榴也有掉落,预示着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

B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低沉压抑的气氛,预示着家里的不幸。

C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预示着弟妹年龄还小不懂事。

D爸爸的夹竹桃落了,未成熟的青石榴也有掉落,预示着今年会有天灾人祸。

2.文中两次写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其用意是

A写出了弟弟妹妹天真可爱。

B写出了弟弟妹妹的懂事,自己玩耍,不用父母操心。

C写出了对弟弟妹妹懵懂无知的可气。

D从侧面写出了我长大懂事了。

3.下列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正确的一项是  

A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B“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C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D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4.对文章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说爸爸要离开我们很久才会回来。

B标题委婉含蓄,不仅饱含着作者对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

C题目说明了我虽然还小,但爸爸去世后我就是家里的大人了,我一定要带领妹妹弟弟们勇敢的活下去。

D题目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也使文章情节更完整,主题更突出。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最后一课》中节选的文字。

①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②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③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④“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⑤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⑥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⑦“法兰西万岁!”

⑧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文中所写钟声和号声对小弗朗士来说意味着(   )

A祈祷活动开始。

B普鲁士兵已经收操。

C从此再也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们。

D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2.对选文①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即将告别家园时的依依不舍。

B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表明他由贪玩、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成熟懂事了。

C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即将告别家园时痛苦难耐的心境。

D韩麦尔先生依依不舍和痛苦的原因是他想继续在这里讲课以获取生活费。

3.选文②段中画直线句子对郝叟老头的描写意在表明什么?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即将亡国的法国人民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激情。

B他出现在最后一课上,使本文的爱国情感更加厚重感人。

C郝叟老头以前没好好学习,现在来补课。可见人们是多么热爱学习。

D郝叟老头是多么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啊。

4.文中画曲线的“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过”的原因是 

A韩麦尔先生原来坐着,现在站起来了。

B韩麦尔先生头上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

C韩麦尔先生的精神崇高,人格伟大。

D韩麦尔先生站在讲台上,学生们坐在板凳上。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邓稼先》中节选的文字。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对邓稼先“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一生光明磊落,真诚坦白。

B邓稼先从不骄人,没有私心,一心为公。

C邓稼先性格单纯,思想单纯。

D邓稼先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2.“文革”初期,邓稼先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的原因是

A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B邓稼先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C邓稼先是一个最不愿引人注目的人物。

D邓稼先不像奥本海默那样喜欢打断别人的报告。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是一位诚恳忠诚、敬业爱国、献身科学的卓越的科学家。

B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照着写,是为了以丑衬美、以恶衬善。

C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

D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4.对选文末尾议论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站在社会大背景下对邓稼先做的客观评价。

B是对邓稼先的肯定和赞扬。

C说明他对个人声明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

D说明邓稼先在美国是不可能研究出原子弹的。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木兰诗》中节选的文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翻译:织布机唧唧又唧唧的响着,木兰正对着窗户织布。

B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翻译:征兵的名册有十二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军身经百战战死沙场,壮士们十年后胜利归来。

2. 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B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C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 根据选文,对木兰形象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勤劳善良     B孝顺明理     C勇敢刚毅     D徒慕名利

4.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三段的排比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并非实指。渲染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与繁忙,烘托了木兰整装待发的豪迈气概。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雄姿。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一句描写边塞夜景,表现了木兰在战场上生活的艰辛。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5.下列对选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B全诗详略得当,详写代父从军的缘由更能突出木兰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C征战生活写得极概括,从南征北战一直到立功归来,仅用了寥寥数语,可谓简而又简。

D征途思亲几句话描写细腻,但不符合木兰巾帼英雄形象特点,应当略写。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

周璕画龙

周璕,江宁人,善丹青。康熙中,以画龙著名。

尝以所画张于黄鹤楼,标其价曰“一百两”。有臬司某者,登楼见之,赏玩不置,曰:“诚须一百两。”璕即卷遗之,曰:“某非必欲得百金也,聊以觇世眼耳!公能识之,是某知己也,当为知己赠。”由是遂知名。

其画龙烘染以云雾,几至百遍,浅深远近,隐隐隆隆,诚足悦目。或谓画龙以云胜固为得之,而烘染太过,犹非大雅所尚耳。

注释①周璕(xún):清代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②丹青:借指绘画。③臬(niè)司:古代负责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官员。④觇(chān):观测,窥视。⑤烘染:烘托渲染。⑥大雅:高才之士。⑦尚:欣赏推崇。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登楼见      之:___________

须一百两   诚:___________

③璕即卷     遗:___________

由是遂知名     由是: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某非必欲得百金也,聊以觇世眼耳!

②其画龙烘染以云雾,几至百遍。

③或谓画龙以云胜固为得之,而烘染太过,犹非大雅所尚耳。

3.周璕是个怎样的人?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人们对周碍绘画作品的不同评价。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飞鸟与风筝

叶延滨

①天气真好,仰起头,望望窗外,今天的天色湛蓝,像那首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每当雨后,或是刮了一天的北风,北京的天就会像模像样地与歌里唱出来的一样美。在北京住了15年,搬了几次家,越搬越高。高了好啊,能看到蓝天,能离汽车的尾气和车轮在地皮上压出来的声浪远一些。而且,现在我们住的这套房,西窗外是一大块荒地。原先说准备盖学校,后来因为周围已有不少的学校,盖学校的方案取消了。以后有房地产商看上了这块地皮,小区的居民强烈反对,再加上热心公益人士的奔波,上面同意将这块地建成社区活动中心。方案有了,却没有与方案配套的资金,于是这块地就一直撂荒,一年又一年长满青草,成了都市里无人管理的“绿色原生态荒地园林”。

②荒地园林每天有各种人光顾,其中有一类人引起我的注意——喜欢放风筝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风筝,让五颜六色的风筝美丽了我窗外的天空。

③荒地园林是小狗们的乐园,有草丛有树木还有小土堆,更重要的是可以撒欢追逐,其乐融融。有时候趴在窗台前,看这些开心的小家伙,会被它们那些淘气而娇憨的快活样子逗乐了。风筝要安静得多,也有风度得多。在这个荒园里放风筝的多是老手,退休或下岗在家,有的是闲工夫,风筝放到天上去了,坐在自己带的小椅子上,喝着大塑料杯里的茶水,一坐就是半天。有人说,放风筝也治病,仰头看风筝,一辈子埋头苦干落下的颈椎毛病、肩背毛病,能得到调养。有人说放风筝能打发时光,风筝放起来后越飞越高,在几百米的高空拴住放筝人的心,拴得牢牢实实。

④望着天空中的那几只风筝,我突然感到一阵空虚:

⑤鸟的天空在哪儿呢?

⑥鸟的天空是童年的梦境,是童年记忆最生动的背景。省城是座老城,老城有老庙和高大而苍郁的柏树林。每当夕阳西斜,天边的云彩被低斜的太阳染得像镶着金边的红绸,这时,从红绸中飞来一大群归鸦,那鸦翅能掩住红云,像是黑夜派出的先锋,鸦群就这样拖着暮色,用黑夜宽大的袍子盖住古城。这时,我确信天空属于鸟群。清晨,它们早早地离开城市,用翅膀拖走夜色;而到了傍晚,它们又用翅膀牵来幽暗,让古城进入梦乡……

⑦鸟的天空是少年的心事。当躺在山坡上望着天上的苍鹰,我感到悬在云端的是我的灵魂。这是奇特的体验。深秋的山坡,枯干的茅草被阳光晒出浓烈的草香,而被草叶划破的胳膊让阳光灼烧得又痒又痛。我是无意中发现那只盘旋在头顶的鹰,于是,盯住它,看它在云朵间滑翔飘浮。与鹰对视,我背靠着山,它背负着天,天地之间只有我和它。这个时候,我从心底冒出一种少年狂想,我想这个世界不会轻易抛弃我,就像头上的这块天,不能只有云朵没有这只鹰……

⑧鸟的天空是重新开始的春之气象。记得恢复高考进了北京的校园,我的班主任比我还小5岁,到了而立之年却是一年级的新生,只是因为常常从头顶上飞过的鸽群,拖着响亮的鸽哨,使我觉得仍然年轻而活力充盈。也许正是那些划破宁静的鸽哨,在我心里写下了一行行诗,让我成为大学校园里歌唱的诗人……

⑨啊,天空中的鸟到哪儿去了呢?

⑩窗外的风筝让我写下《无鸟的天空》这首诗:“无鸟的天空没有翅膀/只有些白云如丧幡/悼念那些过早凋谢的啼鸣//无鸟的天空没有眼睛/只有这些飞机穿梭似剪/剪裁天空这块弄脏的餐巾//无鸟的天空没有羽毛/只有些风筝在演习自然/线总在不该断的时候被挣断//在城市的爱鸟周里/我们都低头走路——顶多会看到几只精巧的鸟笼……”

1.文章是怎样由眼前之景联想到飞鸟的天空的?

2.分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3.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读了本文,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五、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

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你们无法到达塔顶的!”其它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继续向前,并且更加努力。比赛结束,其它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塔顶。

其它蛤蟆都很好奇,纷纷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结果大家才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要求:①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可以记叙自己的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进行扩写、叙写、改写。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