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鲜克有终。(《诗经 》) (2)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4)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5)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焕《凉州词》) (6)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7)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 (9)请写出杜甫《望岳》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
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语文是一座芬芳四溢的百花园。cháng yáng在百花园里寻寻觅觅,争鲜吐艳,万紫千红,令人目不遐接;陶醉于鲜花丛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品头论足,使人流连忘返。阅读,是用灵魂的摄影机不停地拍摄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写作,是扛起文字的锄头勤恳地植下一大片翠绿的新苗。文言文刚在老梅树的枝头上绽放出一朵朵鲜嫩欲滴的奇pā,现代文已经在白玉兰的花蕊里洒满了一屡屡沁脾芬芳。 (1)给加横线字注音 绽放 鲜嫩________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Cháng yáng 奇pā ________ (3)找出语段中两个错别字,并将其订正出来。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
3. 难度:中等 | |
选出下列加横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 ) A.在写作中,我们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切忌写文不加点的文章。 B.“奔跑吧,兄弟” 是浙江卫视黄金档播出的重量级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C.2015年11月13日晚,在法国巴黎市发生一起耸人听闻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 D.在卫生城市创建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我们的城市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 B.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其名字源于《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D.微信“抢红包”活动之所以吸引了大家疯狂参与的原因,是因为其玩法快新鲜、刺激。
|
5. 难度:简单 |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②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③“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④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⑤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⑥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A.③②①⑥⑤④ B.⑥②⑤③①④ C.③①⑤②④⑥ D.⑤⑥②④③①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名著的概括或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有很多精彩曲折的情节,如“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假扮牛魔王借到真扇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二次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却借来假扇;第三次孙悟空请来天神,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B.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以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法国社会现实。 C.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坠马身亡。 D.《简·爱》中的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她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
7. 难度:简单 | |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去散步。他屡次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告诉他说快了。那两个姑娘一到接见的日子就来看他。现在我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的道理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呻吟时,他回答说:“您读读《牛虻》,就明白了。” 从选文看,保尔后来能取得文学创作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
8. 难度:中等 | |
综合性学习。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射阳实验初级中学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主题活动气氛,校团委准备在校门口电子大屏幕上写上一副对联。现向全校征集,请你参与投稿。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真正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两首词作,完成后面题目。 江 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当时在朋友的资助下,作者所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清江一曲抱村流”。 2.颈联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用四字短语概括)?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 后面题目。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 《桃花源记》) 【乙】余同年友魏君用晦①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②召入为给事中③。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吴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④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⑤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选自归有光《吴山图记》,有删节) 【注】①魏用晦:归有光的好友,曾任吴县县令。②高第:政绩赫赫③给事中:官名,掌侍从、规谏,监察六部,纠弹官吏。④尸祝:指祭祀。浮屠:这里指佛。老子:道家始祖老聃。⑤惓惓:同“拳拳”,诚恳,深切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1)渔人甚异之 ( ) (2)便要还家 ( ) (3)诚重矣 ( ) (4)固宜( )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君于吴之山川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D.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4.结合历史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5.乙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旨呢?请用文中原句回答。文中作者写苏轼称赞韩琦不忘情于黄州,有什么作用呢?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后面题目。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 钱理群 ①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 ②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 ③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 ④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⑤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⑥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 1.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结合文章第③段,给“网络阅读”下一个定义。 3.第④段中加点词“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第⑤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请你结合本文作者教给我们的阅读经典的方法和自己阅读经典的经历,谈一谈你的收获。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厉彦林 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 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⑧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⑨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爷爷、父亲和童年的“我”对土地的感情都很深厚,请结合课文内容,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填在表格相应的地方。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列两小题。 (1)自选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⑨段中“芳香”的理解。 4.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谈一谈两位作家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链接】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忘初心”:不要忘记最初时候的本心,比如那一颗与生俱来的善良、真诚、无邪、进取、宽容、博爱之心,也可以指最初的追求和梦想,多应用在感情、学习、事业、生活等方面,提醒人们去看清人生与自身。不忘初心,才能始终。 请以“不忘初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