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伛腰/老妪 泣咽/咽喉 差使/差错 仄歪/苦涩 B.俨然/严肃 案牍/读书 狼藉/书籍 淤泥/于是 C.篆章/转身 惶恐/荒僻 唏嘘/稀罕 噩耗/厌恶 D.奔丧/奔跑 伎俩/俩人 愧怍/愧疚 寒噤/禁止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能耐 悠闲 阴惨 拂晓 地窖 张慌失措 B.鞠躬 赃物 诘问 制裁 渴慕 长途跋涉 C.霹雳 赋闲 唢屑 取缔 骷髅 风尘苦旅 D.滞笨 接济 呵斥 焦灼 颠沛 穷愁撩倒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 B.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C.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使我县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B.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节目,迎接元月一号的元旦联欢晚会。 C.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B.“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 C.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D.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
6. 难度:中等 | |
文学常识、名著知识填空。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 ①这段文字选自《五猖会》,作者是 ,《五猖会》出自他的唯一的一部散文集《 》。 ②朱自清,字 ,江苏省扬州人。现代杰出的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7. 难度:简单 | |
古诗文默写。 ①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③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④荡胸生曾云, 。(《望岳》) ⑤东皋薄暮望, 。(《野望》) ⑥木落雁南度, 。(《早寒江上有怀》) ⑦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礼记·大道之行也》) ⑧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
8. 难度:中等 | |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会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④①③⑤② B.①③⑤④② C.③⑤①④② D.④①③②⑤
|
9. 难度:中等 | |
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 ;有人说, 。
|
10. 难度:中等 | |
古诗文阅读 阅读《长歌行》一诗,完成问题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结合全诗赏析,句末的“徒”字有什么妙处。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②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 D.能以径寸之木 3.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拥你入睡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来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⑾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 ⑿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 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1.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枯萎的蒲公英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子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怎样的特点?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叶子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②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14. 难度:困难 | |
题目: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要求:①写真事,抒真情,讲真话;②根据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文章的详略和描写方法;③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④不得套做和抄袭;⑥字数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