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péng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kē,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péng________ kē________ 橹________ 潺________
|
2. 难度:简单 | |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危言耸听 潜移墨化 锱铢必较 别出新裁 熙来攘往 谈笑风声 罪魁祸首 记忆犹新 走头无路 眼花缭乱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师要进行班委改革,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 B.经他一分析,我茅塞顿开,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 C.他摆出了不屈不挠的架势。 D.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又一鸣惊人。
|
4. 难度:简单 | |
给下面这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
5. 难度:简单 | |
名句及常识填空。 (1)求剑若此, 。 (2)念天地之悠悠, 。 (3)梅须逊雪三分白,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 。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5)“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6. 难度:中等 | |
口语交际。 说话很简单,但是说好可不容易哦,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有没有过早上到学校却忘带作业的经历?有没有过看见别人交什么作业才发现自己没有做呢?……当你发现你忘做作业(注意:是真的忘了而不是偷懒)时,你该怎么跟老师说才合适呢?请将你认为得体的话写在横线上。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短诗《露》,完成后面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 我自生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 我就是我 /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 我会升华成一朵 /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说说诗中的“露”有哪些特点? 2.读了这首短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后面题目。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由“中庭地白树栖鸦”这句诗可以想到李白 中的诗句 。 2.诗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试简要分析,“今夜”望月的有哪些人?诗人真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吗?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后面题目。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找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两项并改正。 (1)于土墙凹凸处( 在 ) (2)物外之趣 ( 结构助词,的 ) (3)项为之强 (同“僵” 僵硬 ) (4)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 (5)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6)鞭数十(鞭子) (7)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8)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第 项,改正 ; 第 项,改正 。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之 反归取之 心之所向 B.以 徐喷以烟 试之以足 C.察 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 D.其 遽契其舟 神游其中 3.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6.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7.“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年感》,完成后面题目。 年 感 梁衡 ①钟声一响,已进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②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③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革”的年代,整日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没有什么。 ④但在有的地方,却是重重地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而当我一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时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是要过的。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悄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划下了一笔。 ⑤想来孔子把四十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生命的交易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苦寂转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都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⑥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不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 1.第二段“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有什么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③④两段作者对“年”的不同感受。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不惑之年”的理解。 4.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说理透彻,试举一例作简要说明。 5.本文以两个问句作为结尾,有什么好处?
|
11. 难度:困难 | |
写作与表达。 从小心翼翼地跨入中学大门起,初中生活的画卷就在我们面前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让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以初中生活为素材; ③要写出真情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