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四川绵阳三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xié)    强(jué)        而不舍

B公(bǐng)   jiù     恶(zèng)    思苦想(mín)

Cnà)     裂(jūn     赋(bǐng)   摩肩(zhǒng)

D湃(pén)  息(qī)      (chuò)    滋暗长(qiá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旁逸斜出       纵横绝荡       急不遐择        彬彬有礼 

B坦荡如底       眼花缭乱        浮想连翩        恹恹欲睡

C揠苗助长       惴惴不安        不屑置辩        大相径庭

D妙手偶得       光采熠熠       战战兢兢         温文而雅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C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D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廪:米仓。   地著:定居一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吾为之十二年      嗣:后代

B之乎              毒:痛恨,怨恨

C水旱               备:防备

D人情一日不食则饥    再:两次、两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啮人,无御之者      实仓廪       

B殚其地           前人述备矣     

C则弛然            鬻之         

D苛政猛虎也         贫生不足

3.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答: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答:                                             

4.甲乙两文都是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找出来。

答:                                            

2.“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何作用?

答: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默写

(1)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                           对抗着西北风。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无可奈何花落去,                               

(4)蓬山此去无多路,                               

(5)                                         ,此事古难全。

(6)                                         ,不辩牛马。

(7)商女不知亡国恨,                       

(8)                      ,归雁入胡天。

(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10)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综合性学习。

博雅中学举办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七彩神话”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是其中的活动之一。请你走进缤纷绚烂的神话天地,走进神奇美妙的神话世界。

【神话与诗歌】

(1)在下列表格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神话故事

诗句

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A

莫道匹夫枉逐日,艳阳岁岁照桃林

牛郎织女

B

答:A                       B                 《迢迢牵牛星》

【神话人物谈】

(2)上面表格中神话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有什么共同特点?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3分)

答:                                                                   

【神话故事会】

(3)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请发挥想象,向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故事须包含环境、肖像、动作等要素。不少于60字。)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我的心不由得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文章第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      的特点。

答: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答: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答: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答: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             )→(              )→认同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答: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答:                                                                                

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答:                                                                                

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答: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走进考试,总有一些人、物、亲身体验,让你难以忘怀;那些日子,有阳光有风雨,阳光照亮了你,风雨磨砺了你……普希金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XX代替。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