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2. 难度:简单 |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她qiáo cuì(___________)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于是我唱了五年的lí gē(________),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3)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wú dòng yū zhōng(_________________)? (4)我huǎng rán dà wù(_______________)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
3. 难度:中等 |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我很愤怒小兄弟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C. 《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从埃文斯语无伦次的话里,斯科特等人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已经疯了。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2末日说”风靡全球,这背后是当今社会人类面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食品安全﹑恐怖活动﹑生存压力等时的恐惧。(成分残缺,在“生存压力等”后加上“问题”) B.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搭配不当,把“降低”改为“减轻”) C. 2012年,三亚进行海鲜排档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设立价格电子公示屏﹑推广使用电子菜系统等措施防止“宰客门”再度重演。(成分残缺,在“设立价格电子公示屏”前加上“通过”) D. 2012年7月24日,北京市发生全市性暴雨,降水总量达9.85亿立方米,虽然未对城市运行安全造成影响,在个别地区出现了泥石流滑坡等不同程度的险情。(成分赘余,去掉“不用程度的”)
|
5. 难度:困难 | |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头连接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连接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它让中国腾飞,与世界沟通;它是平坦的桥梁,让中国这辆高速列车畅通无阻地行驶在快车道上;它是广阔的天空,让中国这只雄鹰自由自在地翱翔于蓝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难度:简单 | |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 (2)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3)与余舟一芥(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章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反响),为下文做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镜,“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
7. 难度:困难 | |
(二)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①,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②,而刖③其左足。及厉王薨④,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⑤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②诳:读kuáng。欺骗。③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④薨:读hōng。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⑤奚:为什么。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厉王使玉人相之/相与步于中庭 B. 王闻之/闻寡人之过者 C. 此吾之所以悲/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使人问其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请用三条“/”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 3.韩非想借这个故事借揭示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8. 难度:困难 | |
(三)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 B. 电视节目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C. 本文围绕“‘舌尖’上的争议”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D. “舌尖”的成功宣告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销声匿迹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 2.下列有关第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人说第二季没有第一季好,因为它没有那么简单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 B. 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等都会影响电视节目质量。 C. 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把道理阐述得简单明了。 D. 想“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不可能的。 3.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
9. 难度:困难 |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薄暮下的刀锋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1.阅读文章③—⑾,请你梳理文章情节。(每空三个字) (1)(__________)—— 开刀刃 ——(2)(__________)—— 再磨刀——(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请你分别说说第⑦段和⑩段中的两个“不禁”的原因。 3.阅读文章,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4.结合文章第④段的内容,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把磨刀人的形象刻画得形象生动的。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你们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中,一定收到了不少的礼物,可能是一个日日夜夜伴你入睡的毛绒熊;可能是一个惹人喜爱的芭比娃娃;也可能是无形的,一句赞许、鼓励、叮嘱的话,父母的关爱……只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都能发现“最好的礼物”! 请以“ ,最好的礼物”为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A)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正在保尔身后紧张地进行着……责任医生巴扎诺娃给他解开腿上的绷带,轻声对他说:“柯察金同志,别往那边看,看了对神经有刺激。” “您说的是谁的神经,大夫?”保尔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几分钟以后,保尔的脸给蒙上 了厚实的面罩,教授对他说:“不要紧张,现在就给您施行氯仿麻醉。请您深呼吸,用鼻子吸气,数数吧。” 面罩下传出了低沉而平静的声音:“好的,我保不住会说出不干不净的话来,那就事先请你们原谅了。”教授忍不住笑了。几滴氯仿麻醉剂,散发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难闻气味。保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数起数来,努力把数字说得清楚些。他的生活悲剧就这样揭开了第一幕。 (B)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简要说说选文中加点短语的故事。 2.从选文(B)可以看出保尔很关注出版社对小说是否接受,联系原著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3.这两段选文表现了保尔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列举原著中也能体现这些性格特点的其他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