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躯壳(qiào) 襁褓(qiǎng) 骊歌(lí) 憎恶(zēng) 一抔黄土(póu) B. 哂笑(shěn) 两栖(xī) 女娲(wā) 蜕化(tuì) 强聒不舍(guō) C. 家醅(pēi) 苋菜(xiàn) 剽悍(piāo) 睥睨(nì) 叱咤风云(chà) D. 告罄(qìng) 砭骨(biān) 骈进(pián) 庇荫(yīn) 相形见绌(chù)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荣膺 旁骛 冥思暇想 恪尽职守 不屑置辩 B. 锦幛 赃物 恃才放旷 唯唯连声 文彩藻饰 C. 招徕 取缔 断章取义 铤而走险 化为乌有 D. 技俩 枘凿 中流砥柱 鳞次栉比 精血诚聚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默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地品味作品的语言,洗耳恭听作者的心声,从而让自己的心海同作者的心海一起扬波。 B.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 目前,我市正在兴建城市快速公交。每天晚上,工地机器轰鸣,人声嘈杂,各种声响不绝如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D. 朝鲜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坚决进行“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地的边缘上稀疏地站着持枪的鬼子和伪军。”句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名词、形容词、助词、连词。 B. “四十八村的人们,对着这个令人不平的场面,都替朱老巩捏起了一把冷汗。”句中“四十八村的人们”“替朱老巩”“捏起一把冷汗”依次是偏正短语、介宾短语、动宾短语。 C. “许多吃食在炉上发出的细碎的声音和细碎的香味,将那世界的缝隙都填满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声音和香味填满”。 D.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这句话没有语病)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
6. 难度:简单 | |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谢之 谢:感谢 B. 监试者异之 异:认为奇特 C. 窃为郡内忧之 窃:盗窃 D. 以病去 去:距离 2.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境过清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策之不以其道 D.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 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 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 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4.翻译下列句子。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难度:简单 | |
默写. ①绿树村边合, _______________。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 ④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
8. 难度:中等 | |
诗词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
9. 难度:困难 | |
今年冬天不寒冷 蒋育亮 A今年冬天,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村上人说,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下这样的雪了。 宁静中,有咯吱咯吱地踏雪声响起。沉闷,滞拖,却有力,还能让人听出些许欢悦。 “五爷,溜达啊!”传来招呼声。 “这雪,罕见呢!瑞雪兆丰年哦!”五爷应答的声音,在雪地上蹦跶蹦跶地跳跃。 “五爷,不觉冷啊?”招呼声中溢出关切。 五爷搓搓冻红的双手,笑笑,一脸的暖和神态。 村人纳闷:五爷这是咋啦? 说起五爷,村上人都佩服得很。 十年前,张二婶家意外失火,一座木头房屋被烧了个精光。张二婶哭得死去活来,拉上儿子就要离村外出流浪。孤儿寡母的,想再建房子,那简直是登天摘月。 五爷站了出来。先是腾出自家半边房子,将孤儿寡母安顿好。之后,钻进自家林地,砍来木头,为张二婶重建房屋。一村人,硬是让五爷活活感动。出资的出资,献力的献力,不足两月,一座新屋就拔地而起。感动得张二婶拽着儿子,趴在地上硬生生地给五爷磕了三个响头。 还有五年前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事。明明是张坨子的地挨村长占进了好几米,镇上来调解时,村上却无人出来作证。镇上来的人说,村长占理,那几米地,归村长。病魔缠身躺倒在床的五爷,一骨碌爬了起来,找到镇上来的人辩理,还拿出了当年分地时的证据,弄得镇上来的人无话可说。那几米地,最终还是回到了张坨子手里。村长后来与五爷一见面,两只牛眼就鼓鼓地喷火,足足烧了五爷好几个月。 这样的事例,五爷还有很多…… 村上人依稀记得,五爷被查出患绝症的那一年,是在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前一年。那年的冬天,出奇地冷。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从医院回到家,牙齿冷得碰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家人在五爷的屋子,烧上两盆旺旺的炭火,五爷仍觉寒冷,躺在床上盖着两层床厚的被子。 从此,村上人都知道,五爷怕冷。 怕冷的五爷,一到冬天,几乎足不出户。 足不出户的五爷,却不孤独。村上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轮番着去陪他聊天。 村里村外,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唯一不聊的是村长。 五爷几次问起,村民都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谈。 但五爷还是断断续续听到,村长如何霸道,上面有人如何罩着他…… 几天前,旮旯屯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 他们直接去了村长家。不久,村长便被他们簇拥着离开了旮旯屯。 接着,便有消息传出,村长被县上的纪委带走了。 同时被带走的,还有镇上的一名副镇长。 听说,他们串通一气,搞了村里很多钱。 其实这些,五爷和村上人先前也听说过。只是先前光动雷不下雨,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B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连续几天在村中溜达。咯吱咯吱地踏雪声,不时在村中每个角落响起。 “五爷,不冷啊?”常有问候声飘来。 五爷笑笑,不语。望望满天飘洒的雪花,喃喃自语:“瑞雪兆丰年!” 村人纳闷,这五爷,啥时又不怕冷了啊? 几天后,伴随着满天飘洒的雪花,五爷气若游丝地说:“今年冬天不冷呢!” 说毕,头一偏,去了! 五爷最后的话,村上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选自《红豆》2016年第1期) 1.阅读分析文章,完成下列题目的填写。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五爷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文章以“今年冬天不寒冷”为题,有三点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A、B两处划线句子都属于景物描写,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说“五爷最后的话,村上的人都觉得很奇怪”,你奇怪吗?为什么?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起五爷,村上人都佩服得很”,这是因为五爷主持公道,为村上人做了许多好事,如:帮助张二婶建房、帮助张坨子挣回地界等。 B. 文章描写五爷,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 C. 文中写五爷自查出绝症后就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几乎足不出户。而他临终的前些日子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他却一反常态,连续几天在村中溜达,这是因为他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身体状况突然变好了,对村子也多了留恋。 D. 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五爷的回忆,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
10. 难度:困难 | |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张良的功劳很大,却不居功,逐步退隐,名、利和性命都保住了;韩信要求封王,结果被诛灭三族。
|
11. 难度:中等 | |
概括下面的语段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 ④⑤③②① B. ⑤④③②① C. ⑤④②③① D. ④⑤①②③
|
13. 难度:中等 | |
综合性学习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淺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在“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中,九年级 (4)班要举办“与好书同行,塑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享读书妙趣】主持人要求毎名同学选择一部自己最喜欢的书,请结合内容任选角度谈一谈这本书给你带来的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有谓你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难度:压轴 | |
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一次次亲昵的呼唤,荡开了心间的冰花,那是被岁月存封的温暖;一回回颔首的微笑,洗去了人生的疲惫,那是被日子串起的记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温暖更珍贵的记忆。多少往事,总是被风轻轻吹起,飘向那遥远的美丽。 请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