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央视节目《朗读者》首播口碑不错。这是制片人董卿梦寐.已久的一档节目,她为此酝酿.数年。节目有涤.荡荧屏、带来清流之感。节目中 96 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给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他 26 岁时凭翻译诗歌追求女同学的“戏谑”之言,令人忍俊不禁.。

A. mèi    niànɡ        jīn

B. wèi   liànɡ        jìn

C. wèi    liànɡ        jīn

D. mèi    niànɡ        jì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公布 2017 年高考招生政策:做 5A 级青年志愿者可优先录取。但杭城的校长 感概道:要成为 5A 级青年志愿者,有点难。

B. 现在城乡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的空巢老人主要缺乏精神方面的慰籍, 而农村的空巢老人更多的是生存问题。

C.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之必然,不是某个国家自以为是、自做主张推行贸 易保护主义的逆行可以阻止的。

D. 外公外婆上了年纪以后都喜欢各执己见,一点小事争论起来没完没了,最后常常得 由我来给他们折衷是非。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日,国务院参事室隆重举行御.聘.特约研究员的聘书颁发仪式,国务院参事室党组 书记、主任陈进玉出席并亲自颁发聘书。

B. 刘强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跑步已逾两年,累计跑量 5900 多公里,一天一个新记录,一天 一个里.程.碑.,自我状态也越来越好。

C. 创新,就是另辟蹊径,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是所有行动 都要做到有.例.可.援.,破除墨守成规。

D. 去年底,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阶 段治理的具体且可行的目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去年 G20 峰会极大提高了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在杭州人有了新的期盼,希望 国家能尽早批准杭州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现实。

B. 《全球教育展望》秉持“全球视野、中国行动”的办刊理念,追溯国际教育改革的学 术前沿,引领“中国经验、世界共享”的潮流。

C. 汪曾祺书画集《四时佳兴》,由汪曾祺研究专家苏北先生辑选,读者从作品中可以窥见,大师对于个人人生际遇的深刻体悟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湛见解。

D. 那些长得慢、不中看的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过程遵循生长规律,不使用催化剂,价 格虽高,但味道纯正,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4)好友将去异国他乡求学,你借李白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情思 寄与明月,随行直到异地,聊慰朋友的孤寂。

(5)雪景总是苍茫与静美的,杭州西湖的雪景亦如此,观赏赞叹之余,我们会情不自禁 地吟诵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生需要修炼,既要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 云舒”的气度,也要有_______ ,___________”的胸襟。(选填范仲淹《岳 阳楼记》中的句子)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古往今来,中外名著名篇影响、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异彩纷呈而又水乳交融。《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05 首中的第一首是《________________》(作品);现代作家鲁迅的

《雪》,选自________________(文体)集《野草》;而《伟大的悲剧》出自奥地利作家__________________(人 名)《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2)根据名著,回答下列问题。

在初中段的名著阅读中,你接触到了一些令人艳羡的或让人唏嘘的爱情,你意在追随和坚持的是谁与谁这种类型的爱情?抗拒和放弃的是谁与谁这种类型的感情生活?为什么? 从名著《骆驼祥子》《水浒》《简爱》中择例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根据下列某校校刊编委会会议记录,代校刊编辑部拟写一则征稿启事。(只写正文,80 字左右)

主编:下个月的校刊能不能创设一个新栏目?主要想提高同学们参与校刊的积极性。 编委 1:设个“专题小写作”,大家看行不行?内容是“如果每天多出一小时,你会用来干什么?”

编委 2:不错不错,文字不要多,100 字左右即可。这个写作门槛低,表达欲却高。

编委 3:是的,借机审视自己的生活,想想 24 小时有什么忽略和遗憾需要弥补,挺有意思的。

主编:那么就出个征稿启事,4 月 20 日截稿。别忘了在校刊网页上增设这个新栏目及 投稿邮箱。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旧式的情感 叶兆言

三年前,在纪念祖父①诞辰一百周年时,我有一点想不明白,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总是对 整数特别有兴趣。莫名其妙,就成了习惯。记得祖父在世时,对生日似乎很看重,尤其“文 化大革命”后期,一家老小,都盼过节似地惦记着祖父的生日。是不是整数无所谓,过阴历或阳历也无所谓,快到了,就掰着指头数,算一算还有多少天。

有时候,祖父的生日庆祝,安排在阳历的那一天,有时候,却是阴历,关键是看大家的

方便,最好是一个休息天,反正灵活机动,哪个日子好,就选那一天。祖父很喜欢过生日, 喜欢那个热闹。有一年,阳历和阴历的这一天,都适合于过生日,他老人家便孩子气地宣布: 两个生日都过

想一想也简单,一个老人乐意过生日,原因就是平时太寂寞。老人永远是寂寞的,尤其 是一个高寿的老人。同时代的人,一个接一个去了,活得越久,意味着越要忍受寂寞的煎熬。 对于家庭成员来说,也是如此,小辈们一个个都相对独立,有了自己的小家,下了乡,去了 别的城市,只有老人过生日这个借口,才能让大家理直气壮堂而皇之走到一起。

老人的寂寞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我侄女儿的小学要给解放军写慰问信,没人会写毛笔字, 于是自告奋勇带回来,让祖父给她写。差不多相同的日子里,父亲想要什么内部资料,想要 那些一时不易得手的马列著作,只要告诉祖父,祖父便会一笔不苟地抄了邮来。有一段时候, 问祖父讨字留作纪念的人,渐渐多起来,闲着也是闲着,祖父就挨个地写,唐人的诗,宋人 的词,毛主席的教导,一张张地写了,寄出去,直到写烦了,人也太老了,写不动为止。

我记得常常陪祖父去四站路以外的王伯祥老人处。这是一位比祖父年龄更大的老人,他 们从小学时代就是好朋友,相濡以沫,风风雨雨,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友谊。难能可贵的,是 祖父坚持每星期都坐着公共汽车去看望老朋友。祖父订了一份大字《参考》,大概因为级别 才订到的,王伯祥老人虽然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一级研究员,他似乎没有资格订阅,于是祖 父便把自己订的报,带去给他看。每次见面大约两个多小时,一方是郑重其事地还报纸,另 一方毕恭毕敬地将新的报纸递过去,然后就喝茶聊天,无主题变奏。

说什么从来不重要,话不投机,酒逢知己,关键是看这一点。有时候,聊天也是一种寂 寞,老人害怕寂寞,同时也最能享受寂寞。明白的老人永远是智者。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这 些老人的寂寞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我从老派人的聊天中,明白了许多老式的情感。旧式的 情感是人类的结晶,只有当它们真正失去时,我们才会感到它的珍重。老.派.的.人.所看中的那 些旧式情感,今天已经不复存在。时过境迁,生活的节奏突然变快了。寂寞成了奢侈品,热 闹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

老人最害怕告别,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祖父晚年时,每次和他分手,心里都特别难 受。于是大家就不说话,在房间里耗着,他坐在写字桌前写日记,我站在一边,有报纸,随 手捞起一张,胡乱看下去。那时候要说话,也是一些和分别无关的话题,想到哪里是哪里, 海阔天空。祖父平时很喜欢和我对话,他常常表扬我,说我小小年纪,知道的事却不少,说 我的水平似乎超过了同龄人。我记得他总是鼓励我多说话,说讲什么并不重要,人有趣了, 说什么话,都会有趣。早在还是一个无知的中学生时,我就是一个善于和老人对话的人。我 并不知道祖父喜欢听什么,也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我曾经真的是觉得自己知道的事多, 肚子里学问大,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源于老人的寂寞。

【注释】①祖父为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1.文中“祖父”体现了“老派的人”的哪些性格特点?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2.品读下列句子,按括号里的要求作答。

①有一年,阳历和阴历的这一天,都适合于过生日,他老人家便孩子气地宣布:两个生 日都过。(老人与“孩子气”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过境迁,生活的节奏突然变快了。寂寞成了奢侈品,热闹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

(“寂寞成了奢侈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时候要说话,也是一些和分别无关的话题,想到哪里是哪里,海阔天空。

(明明要“分别”了,为什么要说一些与分别无关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王伯祥老人有什么表达作用?结合文题“旧式的情感”简要分析。

4.本文写了“老派的人”“旧式的情感”和“老人的寂寞”,哪一点最触动你?写一例你身 边类似的人或情或场景。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科学该不该警惕 黄桂元

①“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名言历久弥新,影响整个地球长达 500 年之久,无愧 于“绝对真理”。近现代历史中,全世界曾有无数的人,小时候的最大理想就是当一名科学 家。“我只相信科学”,几乎成了文明社会稍有知识者的座右铭。他们深信,人类进化史,就 是人类的科学发展史,只有科学无止境地不断发展下去,才能把整个人类带入美好乐园。

②而另一些智者却没有这么乐观。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早在 20 世纪初就已预言:“科学是 一柄双刃剑,人类迟早会明白。”本人就是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则声称,“人类通往毁灭的 道路是由杰出的科学家的名字铺就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芮斯在《我们最后的时刻》 一书中曾如此这般地忧心忡忡:人类已经到了如此位置,我们自己现在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在一直威胁着人类的自然灾害之外,还加入了自身的科技。

③我相信,这些智者的告诫绝非杞人忧天。

④数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明显、甚至可以说是 后患无穷的负作用。以军事领域为例。古代战争处于冷兵器时代,主要武器是长矛、弓箭和 盾牌,炼铁术给人和马匹装上了盔甲,火药则使人类战争升级,进入谈笑间杀人于无形的阶 段,飞机、战舰、坦克的出现极大扩展了战争的规模和空间,使其杀伤力的增长呈几何级数, 以至于天空和海洋都可以成为无所不在的战场,核技术、化学武器则更将人类引向自我毁灭 的边缘。

⑤这两年科学史学家田松在《读书》杂志几次撰文,对所谓“科学的价值”深度质疑, 认为一项新奇的科学发明出现了,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欢呼,赞美,而是警惕,他呼吁 必须建立一种机制,以监督和防范科学技术危害社会。其实,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科学最早 是属于哲学和宗教范畴的,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主要是满足其对于天文宇宙的好奇心。进 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兴起,科学变得越来越功利,科学一定要转化为技术和利润 才有价值。如今的大科学时代,资本增值成了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不少科学家已经沦为某 科学共同体的特定服务工具。比如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研发者和推 动者,有足够的钞票“收购”和雇佣全世界上万名科学家为其服务。

⑥而今,科学越来越注重形而下,被称为“后人类”的克隆人,一出生就挣扎于伦理困 境,成了对科学技术的一个反讽。人工智能更显示了科学的无所不能,它不仅让围棋世界冠 军成为手下败将,据说还能胜任成人高考的所有科目,可以写诗、作曲,创作小说和剧本, 教书,谈恋爱等,对此科学史家江晓原认为,如任其没有伦理限制地发展下去,无异于养虎 为患,并发出尖锐质疑,你可以养虎,但你如何向人类保证这样的老虎不吃人?我们也由此 理解了,霍金何以发出如此警示:“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这个时候,对科学该不 该警惕,已经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了。(本文有删改)

1.第①、②段在全文论述中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2.科技逐渐沦为“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章的第④、⑤两段分点回答。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4.有人认为:“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关键在于谁使用,怎样使用。”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简 述理由。你认为人类为此可以做些什么?结合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谈谈你的看法。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擢殿中侍御史等。(时)天下久平,武备 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 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③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 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④,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⑤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 黜幽陟明⑥,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 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 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 得自便还里。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④迁 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⑤抗疏:上书直言。⑥黜幽陟明: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 贤明之士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戒不虞.(预料)    B. 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斜眼看)

C. 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同“途”)    D. 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升职)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B.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C.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D.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为官员的陈禾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品行?陈禾的进谏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邹忌的进谏方式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南海旅次①

〔唐〕曹松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③。 为客正当无雁处, 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 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 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释】①旅次:旅途中暂停。②曹松:安徽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沦落在今福建、广东一 带。③裁:剪、断。

(1)颈联“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中有哪些牵动作者思归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一则“钟南山称每年 210 万儿童死于豪华装修”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引来了不少质疑。几天后,钟南山发出声明,就演讲中引用的“我国每年 210 万儿童死于豪华装修”这一未经研究证实的资料而向公众致歉,因为这个错误可能会引起公众的过度恐慌。他表示,今后讲课或发表演讲,会更严谨地搜集、甄别资料。事后,有网友点赞钟南山有大师风范;也有网友留言,如果没有质疑就没有对真相的追寻。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 600 字至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 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