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宽恕(shù) 归省(shěng) 镂(lòu)空 纤(xiān)细 B. 两栖(qī) 静谧(mì) 栅(zhà)栏 诘(jié)问 C. 脸颊(xiá) 鞭挞(tà) 朔(shuò)方 绯(fēi)红 D. 桑梓(zǐ) 别墅(shù) 蓦(mù)然 雏(chú)形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嘹亮 烘托 融洽 引人入胜 B. 纳闷 毗邻 吹嘘 兴至勃勃 C. 安适 酷爱 清澈 汉马功劳 D. 气势 震摄 憔瘁 花枝招展
|
3.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 ,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②大自然用“死”的物质 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 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③最后,夏洛克刚巧陷入这个法网, 根据事实的发展,已经足以证明他确有运用直接手段,危害被告生命的企图, 法官判决他败诉。 ④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 ,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 A. 庸俗 制造/创造 如果/就 遗迹 B. 庸俗 创造/制造 因为/所以 痕迹 C. 粗俗 创造/制造 如果/就 遗迹 D. 粗俗 制造/创造 因为/所以 痕迹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影响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原因。 B.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的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C.看到有儿童落水了,江边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D.日本的部分政客持之以恒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建设节约型杜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B.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 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我们的情感就会更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D. 经过这次有趣的解剖实验,素来害怕学生物的我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
6. 难度:中等 |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②①③⑤④ D. ③①②④⑤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先帝是指刘备,后主是指刘禅,旧都是指长安。 B. 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C. 《格列佛游记》运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情节,揭露社会现实。 D.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均出自这部集子。
|
8. 难度:中等 | |
古诗词默写。 (1) ,事定犹须待阖棺。 (3)南渡君臣轻社稷,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表现诗人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 ”。 (5) 《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揭示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苦难的诗句是“ , 。”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陪着母亲坐火车》,完成后面的问题 陪着母亲坐火车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王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 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陪乘火车→ →中年男子偷吃→ →掏钱资助→ →母亲欣慰。 2.“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加点的字有什么作用? 3.这篇小说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5.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母亲“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中的“执意”,写出母亲坚持己见,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 B. 文章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如叫卖声中断男人的说话与下文的诉说遭遇,这样使小说行文自然,结构严谨。 C.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描述中年男子故意编造了“一路好得很”的谎言,表现他对父母的孝心。 D. 小说描述中年男子的道歉和诉说,意在引出中年男子是为了博得陆总的同情与资助,更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藜》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藜 ①孔子列国周游时,他和弟子们被陈蔡两国大军围困荒野。为避免承担杀天下大贤的恶名,他们只是围而不杀,等其粮绝饿死。孔子便带领弟子们,就地采撷野菜为食,将名为“藜藿”的野菜制成汤羹,那时候,这种野菜只有贫困下贱之人才会采食,滋味寡淡,难以下咽。孔子却欣欣然吃下野菜汤,讲道:昔年尧帝就住在简陋的茅屋中,吃粗粮,喝的也是这藜藿制成的汤羹。在被围困的日子里,孔子一直慷慨讲经诵歌,弦音不绝,直至楚兵解围。从此,孔子甘之如饴的藜藿汤羹,被看作清贫困顿却不失气节的象征。 ②今人将植物分类中隶属于藜科藜属的植物,统称为藜,也就古人所说的藜藿。春日,藜萌发出嫩芽,可以采摘作为野菜,古时为贫贱人所食。例如白居易写青年士子尚未发迹时的贫困模样:“布衾不周体,藜茹才充腹。”意思是衣衫褴褛,权且采藜为食。相比于藜藿的低贱,精美的肉类和粮食则被称为膏粱,古人将“藜藿”和“膏粱”作为一对反义词,分别指贫贱与富贵。 ③待到秋季,原本鲜嫩的藜可以长到近一人高,变成一大丛乱蓬蓬的野草。此时选取干燥的枝条,可以制作拐杖。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原本隐居山林不问俗务,却被司马师求贤若渴的姿态打动了——在得知山涛老母亲年迈时,亲赐了一根“藜杖”。那时候,“藜杖”被看作子女尽孝道时,应为父母准备的生活用品。司马师此举,意味将山涛之母当作自己的生母一般侍奉,也难怪山涛为他死心塌地地效命。而实际上,干枯的藜并不足够结实,或许古人是将几根藜杖捆绑在一起使用,所谓的“藜杖”,还是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 ④藜,在我国极为常见,是一年生草本,产于我国南北各地,生于路旁、荒地、田间、房前屋后。李时珍称,某些种类的藜茎紫红色,又名“胭脂菜”“鹤顶草”。古代方士采石练丹,将其或捣乱煮成干粉,或烧为灰粉,可用于提炼硫磺、矾石等矿物,并用于制作汞和砒霜。至于民间,则因藜中多含碱,烧为灰土可用于洗涤衣物,故而称这为“灰涤菜”,而后简化为“灰菜”或“灰灰菜”。 ⑤明朝《野菜谱》中将藜称为灰条,曰:“灰条处灰条,采采何辞劳。野人当年饱藜藿,凶岁得此为佳肴。”但如果食用过量,有可能导致皮肤浮肿,甚至出血,所以明清时即使在民间,除非饥荒岁月,否则很少有人将藜当作野菜食用。倒是有人将含碱的藜叶捣烂,涂抹于蚊虫叮咬之处,用于消肿解毒。藜的茎枝烧成灰后,涂抹可治瘊子,或用于将痣点掉,可谓古人廉价的美容药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2.请指出本文第①段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3.第⑤段划线句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下列对文章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了并列式结构,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B. 古人将“藜藿”和“膏粱”作为一对反义词,分别指贫贱与富贵。这种用法从修辞角度看是借代。 C. “或许古人是将几根藜杖捆绑在一起使用,所谓的‘藜杖’,还是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若去掉加点词,文义改变。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结合本文学到的知识,对唐朝诗人陈子昂的诗句“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正确的理解是:朝庭官员们的决策多么错误,以致于那些清贫困顿却不失气节的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仔细) 期年之后(满一年) B. 能面刺寡人之过(当面指责)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C. 闻寡人之耳(听到)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D. 暮寝而思之(躺着) 小大之狱(监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刻画了一个精细、聪明的谋臣形象。文章说明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的道理。 B. 齐王纳谏后三大变化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 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表明齐威王意识到纳谏的必要,表明改革的决心大。 D. 文章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设喻、讽谏写得略,齐王纳谏除蔽写得详。 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行路难》,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路难》是李白沿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诗歌。这首诗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B.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通过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D. 跳跃式的结构,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2.赏析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3. 难度:困难 | |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从此,我不再 (2)以“争”为话题作文 要求:两题任选一题,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 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