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全国区级联考】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九年级2017届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一、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喜爱苏州,特别喜爱它那恬静的小巷。因为在小巷中往往最容易看到生活的    (A巨变 B剧变),城市的新生,由此而产生一种自豪和喜悦。

苏州的小巷是ráo_____有风味的。它整洁yōu_____深,曲折多变。巷中都用弹石铺路,春天没有灰沙,夏日阵雨刚过,便能穿布鞋而不湿脚。巷子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jiàn_____或有缀满花朵的树枝从墙上探出头来。在庭院的深处,这里、那里传出织机的响声,那沙沙沙沙的是织绸缎;那吱呀嘁嚓的是织章绒。我见过苏州的绸缎和弹绒,象蓝天上嵌着彩云,像朝阳、像晚霞、像bó_____暮升起的轻烟。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A举世瞩目 B举世闻名)的丝织品,是在万户杂住的小巷里诞生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ráo_____有风味        yōu_____        jiàn_____        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

②,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⑤困于心,,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⑧不应有恨,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名著阅读。

(1)“那妖怪使出这阵狂风,就把孙大圣毫毛变的小行者刮得在那半空中,却似纺车儿一般乱转,莫想轮得棒,如何拢得身?慌得行者将毫毛一抖,收上身来,独自个举着铁棒,上前来打,又被那怪劈脸喷了一口黄风,把两只火眼金睛,刮得紧紧闭合,莫能睁开,因此难使铁棒,遂败下阵来。”

①孙悟空向谁求救才制伏了那个妖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结合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相关情节,简述那个人还怎样帮助过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误?_____

A.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B.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C. 在《“海盗”生活》这个片段中,写了汤姆、印江乔、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的表现了三个少年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酣畅心境。

D. 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水手朱赫来,正是在这位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网2015年8月11日电: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根据中央要求,民政部、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5000元。具体发放对象包括:(1)抗日战争时期的在乡复员军人和残疾军人;(2)移交政府安置的抗日战争时期军队离休干部、无军籍职工;(3)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队服役,后在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编入解放军序列的在乡复员军人;(4)参加过抗日战争,后回乡务农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发放标准为每人5000元。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展现的画面。

2.两首诗在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的情感最接近?   (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D.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丙】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行义]行为道义。⑤[杨雄]人名。

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当余从师也     舜发于畎亩

B. 乃和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C. 乏其身         庭下如积水明     《记承天寺夜游》

D. 白玉之环       齐人三 《              曹刿论战》

2.下列句子停顿有错的一句是          (        )

A.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B. 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3.结合乙文说说甲文“余”能学有所成的原因。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挫折和磨练对人的激励作用,结合选文说说这种手法的表达作用。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一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长期启发着诗人和画家们的灵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②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难抓到蝴蝶。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而且,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者的攻击路线。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采用这种逃避的策略了。

③这种高难度的“乱飞”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蝴蝶的身体特点。人们很久以来就知道,蝴蝶的前翅与它们的肌肉连接,而后翅只是被动地由前翅带动,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科学家们试着通过逐渐消减蝴蝶的后翅,来调查一下后翅的作用。他们发现,即使所有的后翅都被去掉,蝴蝶仍然可以持续地飞行,而且飞行路线仍然可以像往常那样曲折,但是飞行和转弯的速度慢了许多。很明显,蝴蝶的后翅并不用来提供飞行升力,而是专门用来增强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

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通过解剖估算了蝴蝶身体各个部分的重量,然后通过高速摄影机记录了蝴蝶的飞行运动,发现蝴蝶在飞行时,除了翅膀,其身体也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蝴蝶可以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重心,增强身体的可操作性(比如转身),这就好像溜冰选手或者跳水运动员通过摆动手臂和腿来改变身体重力的空间分布,因此可以做出漂亮的动作。帝王蝶尤其精通此道,它们可以在比其自身身长还短的距离内实现90度转弯

⑤然而,蝴蝶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它们大都色彩鲜艳,更容易引起捕猎者的注意,这似乎违反了蝴蝶的进化策略。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蝴蝶艳丽的外表体现了它们的生物智慧。蝴蝶最初是从飞蛾进化而来的,飞蛾喜欢夜间活动,它们率先进化出了大翅膀和闪避的本领对抗蝙蝠。蝴蝶只在白天活动,它们也有着巨大的翅膀,对于鸟类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很容易看到的,于是它们索性将身体进化成很显眼的色彩,以此用作一种宣传——蝴蝶是非常难捉的。如果一只年轻的缺乏狩猎经验的鸟儿看到了一只鲜艳的蝴蝶,它会想“哇哦,瞧瞧这块肥肉,它是我的了。”但很快这只鸟发现,蝴蝶不仅难以赶上,即使抓到了它们,它们也是很滑的,因为蝴蝶翅膀覆盖着鳞片,容易逃脱。久而久之,鸟就会意识到抓获蝴蝶实在是太费力了,渐渐地就失去了对蝴蝶的兴趣,转而考虑其他的猎物了。 

⑥所以,蝴蝶以它独特的生物智慧,既保护了自己,又在自然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1.怎样理解①段在选文中的作用?

2.选文③段中加点词语“似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3.选文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烟火梧桐

①梧桐是乡间的俗女子。她没有窈窕的身段和华裳美冠,只有粗枝大叶的一袭粗布绿萝袍,从春穿到秋。浆洗了几水也不知道,到了秋末,已是漂白、泛黄。梧桐是忙碌在锅台灶间、穿梭于田埂场院的村妇,乡下的檐前屋后总少不了她的身影:一身烟火气。
②在乡下的树中,梧桐似乎比其他的树悟性要慢许多。春气初暖,其他的树如柳树、槐树、杨树已经偷黄转绿,不经意间已是绿满枝头了。而梧桐则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
③但憨人有憨劲。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比起其他树,梧桐很有后来居上的感觉。要是往年的梧桐树墩还在,等开春不久,便窜出一人高的嫩芽,顶着几个憨大的叶子,没几天就窜过墙头了,很让人惊异。所以,在农村里,人们喜欢在庭院里栽梧桐。古语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肯定不是说梧桐,因为梧桐长得快、易成材,将生长快慢拿捏得很是火候。

④长得虽快,但梧桐材质却疏松。所以,收藏家马未都将“桐”“杨”“柳”归为柴木,身价比不上楠木、紫檀等豪门贵戚。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她了。在我看来梧桐是土气而不俗气,甚至是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象征,是隐于民间的隐士。

⑤雨打芭蕉是江南的韵事,而在北方,我们却也有夜雨听梧桐的雅兴。疏疏密密的雨点是素手调弦琴,硕大肥美的梧叶便是古筝、扬琴、京胡、琵琶了。雨密风狂是弹起《胡笳十八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雨疏风歇,则是弹起《高山流水》,余韵悠扬,又如风过荷塘,暗香飘送。因此,才女李易安才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

⑥ 秋风乍起,万物萧疏。这是自然界的不二定律,谁都抵挡不住自然法则。梧桐发芽如老妇抽丝,但梧桐的落叶却让人感泣,住在乡下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晚上,在夜间熟睡的人们常会被院子里噼里啪啦的声音惊醒,以为是落雨了,雨紧潮急的。然而,透窗而入的月光又很分明。待打开窗看,原来是梧叶飘飘,急遽地从枝头落下,步履匆匆,不容置疑的,让人惊异。

⑦人衣衫单薄甚至是袒胸露乳的时候,梧桐枝叶茂密,为人遮风挡雨;人穿棉戴帽时,梧桐却褪尽铅华,光着身子,独对长天,瑟缩在风雪中。古诗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时还故处?”梧叶虽是落于树下,但落叶归根却是很少有的事。勤快的人不多久就会将树叶扫干净,上下光秃的梧桐树显得更加孤单。其实,不仅对于梧桐是这样,人也是一棵移动的树,一旦离开了暖巢故土,就很难再回原来的地方。人挪活,树挪死,其实是心里苦涩的人安慰自己的话。

⑧吸纳万籁千声的梧桐,具有了兰心蕙质、金声玉应的禀赋。不信,待解开梧桐的树干,清晰完满的年轮就是一张金质唱片。据传当年蔡邕的邻人烧桐木煮饭,他听到火烧木裂声,大呼良木,抢出来制成“焦尾琴”。愚者以良桐为薪,只有贤者方慧耳识才,但真正能为琴的良桐又有几何呢?

⑨城市里很少见梧桐,但却多的是法国梧桐,枝叶婆娑,树姿婀娜,妩媚生姿。坚硬的柏油路,喧嚣的市声,梧桐在城里是水土不服的。朴实土气的梧桐似乎不讨城里人的喜爱,但她能给乡下人带来福气:因为栽下梧桐树会引来凤凰。

1.文章开头第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2.“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她了。”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4.结尾划线句含义和作用?

5.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请分别说一说描写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用意。

而梧桐则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

【乙】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作文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世界因此变得色彩斑斓,个体生命也因此与众不同,请以“         让我与众不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