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语文试卷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徜徉在语文到天地里,我们感动于邓稼先“鞠躬尽cuì______,死而后已”的一生,领略到黄河伟大而又坚强到英雄气gài______,感受到端木蕻良在广大到关东原野上chì______痛的爱国情怀,也见证了杨绛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zuò______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飞雪。(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飞来峰上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填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连续的两句诗。)

(5)一份乡愁,不同倾诉。李白化曲成诗,用“ 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遇使托语,用“ 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请大家收集文字或图片,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B. 韩国总统朴槿惠因“萨德门”“亲信干政门”等事件遭遇到的政治风波冲击日本,引起了比较大的震荡

C. 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有疑难就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帮你耐心解答,让你豁然开朗。

D. 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B.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公众最广泛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C.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选自《海底两万里》第八章“维哥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留在我的房中。我要躲开船长,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我就这样度过这很愁闷的一天,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丢开这只神奇的潜艇,使我的海底研究不能完成!

(1)这段文字中的“我”是谁?(2)这只神奇的潜艇叫什么?(3)在“走”与“惋惜”的矛盾中,我最后因为谁的到来而没有机会逃走?(4)于是便去了“沉没的大陆”,这块大陆就是已经沉没在海中的哪个洲?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1)但当涉猎    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玩焉___________

(3)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__      (4)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理解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得很底,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出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本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地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在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地强烈冲击。他的眼睛模糊了。

1.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出它的四个故事情节。

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2)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3.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乞丐”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4.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

 

详细信息
8. 难度:压轴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梅  香

林清玄

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3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4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5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6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7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8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9一个人 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10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12现在,让我 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3.8段中加粗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4.品读第11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5.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不富有,也许被别人看不起,但我们却有“自己的人格梅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生 不 识 水 则 虽 壮 见 舟 而 畏 之。

2.翻译下面句子。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作文

题目:总有柳暗花明时

要求:(1)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2)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