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温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读下面的语句,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 _________ 的鱼塘。

②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tuō _______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chǎng _______,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④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kǎi _______ 万千。

⑤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 shuò _______ 的瓜果。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②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的感叹中;它也在王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与人期行,相而去。_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_________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___  ④人不知而不_________

俄而雪骤  _________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文言语句断句正确的是(      )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 饭疏∕食饮水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①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原名________。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②请简要赏析这首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爱”是冰心诗歌的主题,请续写下面这首歌颂母亲的小诗。

在花开的时候,你似阵阵的花香,围绕在我的身旁;

在飘雨的季节,你像一把小伞,让风雨对我无妨;

在落叶的日子,你仿佛一件单衣,为我驱走了凄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不一样的爱

须一瓜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   A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  B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选自《青年文摘》)

1.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③段和第⑥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2分)

2.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2分)

欣喜若狂 →         →          → 渐渐释然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4.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3分)

5.“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的爱”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4分)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诗歌鉴赏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骂父         在川上曰

B. 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

C. 好之者不如之者    不亦

D. 人不知不愠       学不思则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在流传过程中有许多成语,读下面句子判断不是成语的一项是(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A. 三十而立    B. 不惑之年    C. 知命之年    D. 逾而不矩

4.请结合下面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有许多国外的中学生并没有读过《论语》,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论语》拟写一句推荐语,20字左右。

示例:《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的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论语》——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请以“好想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主题积极健康。

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