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温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读下面的格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格   言

(1)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shi ________ 

——法·都德

(2)把学问过于用作装shi____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   怪pi_________。                                                ——培 

(3)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灵,一颗用来流血,另一颗用来宽shù ________。  

——黎巴嫩·纪伯伦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⑷  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⑸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⑹子曰:“______________,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7)有矛盾才见性情,有矛盾才见思想,有矛盾才见心性。范仲淹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思乡、报国交织的戍边将士情怀;辛弃疾一句“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道尽了诗人满怀壮志又壮志难酬的悲壮;诸葛亮出师前的一句“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期盼中满是酸苦,令人唏嘘不已!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弗敢  ______                (2)欲大义于天下_______

(3)以陛下 _______               (4)先帝不以臣卑________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将军率益州之众       先士卒    B. 于是与亮情好密     蒸蒸

C. 引喻失        不容辞    D. 则名微而众         言少语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下面文字为《水浒》中的一个情节,读后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三个(鲁提辖、史进、李忠)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到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1)鲁提辖绰号为花和尚,绰号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水浒108将中第一个在小说中出现的是三人中的__________(填写人物);在隔壁啼哭的是受人欺凌的金氏父女,为了解救他们,鲁提辖不仅接济银两,还为此吃了一场官司,急卷盘缠而走。吃官司而走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写事件;不超10字)

(2)鲁提辖等108将多因“义”而相聚梁山泊,因此原先梁山泊的议事厅便叫“聚义堂”,后来宋江将它改名为“忠义堂”,请结合宋江的有关行为揣摩他这样做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爱是一朵无声花

葛闪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A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⑥我点点头。

⑦ “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⑧ “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B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 “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C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

                                         (《读者》2015年第23期)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文中画横线的都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分成三次而不是一次性完整描写。

3.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4.“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读者》在选登文章时把以上结尾给删掉了,删与不删,你觉得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你若笃定,社会便不浮躁   

时圣宇

①大自然总会给我们无尽的启迪。比如当我们置身大草原,会心生辽阔,感觉内心的格局也变大了许多;而置身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亦会澎湃我心。所以,以自然为师始终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一脉,中国古代就有一种修身方法——格物致知。

    ②偶然中听说了一种植物,让人沉思,就是在我国南方寻常可见的毛竹。据说,开始的几年,毛竹生长得很慢,但会在几年后的一个生长季突然发生质变,短短几个月就能成材,而且它早已扎得遍地都是的根系,能让周围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③毛竹朴素的生长机理,呈现出的却是天地之间的大道理。不由想起大学时一位老教授的赠言:“那些精于世道的挥洒自如,对人生来说只是术,是在短时间内或者几年之内稍加用心就可以掌握的;唯独真正的人生积淀、那些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东西却是任何人在短时间内都不可能获得的,那要用一生去丰富。”

    ④教授所言“人生积淀”,便是这毛竹的根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概只会惊叹毛竹的拔地而起和参天英姿,却忽略了其脚下的“根深蒂固”。无处不在的浮躁,让人少了冷静,多了盲目;让人无法停下步伐,却发现不过只是在同一个地方打转。当沧桑已至,再回首时,蓦然发现自己早在“根”上就差了许多。

    ⑤当浮躁如影随形、入脑入心,便会耽于诱惑与功利,放弃曾经的坚守,开始想着“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开始寻找是否有捷径可走。在琢磨如何让自己更世故,更精于人事,于是少年老成,于是暮气沉沉。可每当你从一场无聊的饭局归来,心满意得地睡去,早上酒退初醒时,是否心中会透着些许落寞与自责?看着自己不断累积的脂肪层,会不会扪心自问一下,多久没有听到自己骨节生长的声音了?

    ⑥其实我们身边也会有像毛竹一样的人,即使看不到成果,也要拼命努力;或者即使不被人知道,也要坚持到底。只是,我们都把他们当成了傻子和疯子,有时候甚至会叹口气,哀其不幸。但英雄起于草莽,他们也许就是等风起的大鹏,一旦因缘际会,腾空而起,就会到达你所不能企及的高度。创业初期的马云无人问津,李娜到了29岁才捧起大满贯的奖杯,乔布斯的苹果也不是横空出世,万事皆有缘由。

⑦你若笃定,社会便不浮躁。这份笃定来自清晰的人生定位。年轻的时候最好不要跟人比快,很容易摔跟头。最要害的功夫还是沉潜,潜下心来、苦心修炼,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个时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毛竹朴素的生长机理,呈现出的却是天地之间的大道理”,这个“大道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格物致知的意思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作者从普通的毛竹身上悟出了“天地之间的大道理”,请从下面备选项中选取一“物”,运用格物致知的技巧,感悟出生活的哲理。

示例:钉书机真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我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都不坚硬的钉书钉,居然一下子能穿透上百张纸,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这世上许多人看起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华,却能够有成就,都是因为他能像钉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徬徨不犹疑奋斗到底。(摘自刘墉《处处有文章》)

备选项:风筝、圆规、鹅卵石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江  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1.四句诗有实有虚,请找出虚写的一句。

2.前两句诗写景手法独特,与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短文两则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②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③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④。”众辱之曰:“信能死⑤,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汉五年正月,汉王都下邳,封信为楚王。信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⑥,故忍而就于此。”

【注释】: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②竟:到底、完毕。③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④中情:内心。⑤能死:不怕死。⑥无名:没有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________           (2)富贵________ 

(3)于是信视之_______   (4)我不能杀之邪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大 丈 夫 不 能 自 食 吾 哀 王 孙 而 进 食 岂 望 报 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诗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死亦为鬼雄”,杜牧认为“包羞忍辱”的才是“男儿”,结合上文,你如何看待少时韩信的“俯出胯下,匍匐”?

 

九、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看图写作。如果下图中的人物穿越时空来到现代,你认为他正“低头”做什么?请从他的行为设想一个情境,并提出你的感受或看法。文长约120-150字(约8-10行)。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请以“走近了,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记叙文;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