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兔从狗窦入,□□□□□。中庭生旅谷,□□□□□。(《十五从军征》)

(2)□□□□□□□,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3)□□□□,□□□□。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教学相长》)

(5)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望岳》中以“□□□□□,□□□□□”两句表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卖炭翁》一诗通过“□□□□□□□,□□□□□□□”两句刻画出卖炭翁矛盾的心理,饱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怜惜之情。

(7)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出将士们以死报效君主的坚定决心的诗句是:□□□□□□□,□□□□□□□。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两句道出了天下游子的共同心声。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水清冽(         )        (2)佁然不动(         )

(3)俶尔远逝(         )        (4)而从者(         )

3.本文第一段用一系列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二段虽未直接写水,却传神地表现出水的清澈,请结合本段具体语句分析潭水的这一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5.作者借小石潭之景,传达出由乐转忧的微妙情感变化,请谈谈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士谦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圣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士谦性宽厚,皆此类也。

(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注释】①躬:亲身,亲自实行。②阋(xì):争吵。③埒(liè):等 同。④刈: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为善士(              )       ②其家僮执盗粟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3.李士谦以常人之身做非常之事,以“义”闻名,选文中哪些事件能够表现他的“义”举,找出两处加以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现代文阅读

名字里的故事

裘山山

    我有一篇散文,写到山。我说:对面那两座山,并排站立着,一如我的名字。一位作家朋友读了后说,这是全篇最精彩的一句话。我想了想,它之所以精彩,也许是因为别人无法这样写吧。

我就对朋友讲起了我名字里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母亲在忧愁、惶恐和孤独中生下了我。她几乎没有心情给我取名字。远在千里之外大山中修铁路的父亲,就取了一个“小禾”寄来,暗喻我为母亲焦土上的一株小禾。这株小禾很快从母亲的土地上移走了,移到了父亲的老家。三年后,母亲结束了“劳改”回到城里时,才将我重新移回到她的身边。那时,我已经成了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母亲目睹暗自伤心。一天,心情忧郁的母亲独自来到西湖边上一个叫做“孤山”的公园。母亲望着“孤山”二字,忽然发觉那“山”字写得漂亮极了,遒劲有力,又秀挺。母亲就生出一念:用这个“山”字作名字多好,既有蕴意,又超凡脱俗,还显得坚强。想我是个女孩儿,遂取双名“山山”。我想那时母亲的潜意识里,一定是不希望我带着含有她悲剧意味的名字“小禾”走今后的路,而是希望我能如山一样稳稳地站立,并且向上。

但这么一个好名字,起初我是没有意识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很不喜欢她。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并热爱我的名字的呢?至少是二十岁以后吧。

自我记事起,我就只知道自己叫山山而不知小禾了。因为笔划简单,我早早学会了写我的名字,还墙上、门上的到处写。奇怪的是,总是要把“山”口放倒,不是朝左就是朝右,有时还朝下。让母亲觉得我很没有出息。五岁后搬到石家庄市,在父亲教书的学院里,常有叔叔伯伯逗我说,这不是小九吗?三三(山山)得九。我就很开心,小孩子总是喜欢有大人逗的。那时我的名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好玩儿。

举家迁川后,我上了初中,名字开始给我带来不快。上课时,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在黑板上写着:求(裘):三三(山山)得几?我那时很小气,气得直掉眼泪。可也不敢怎么样,正是“文化大革命”乱的时候,那些学生连老师都敢骂。我在的那个班,就把老师气哭过几次。后来就更讨厌了,一些学生放学时跟在我的身后,出其不意地大喝一声我的名字,等我回头时,他们就一哄而散,好像在喊一个怪物。大约是因为入了川,“裘”与他们骂人的字眼儿谐音,就让他们少见多怪了。

一个少女,常常被男孩子们这样捉弄,自然受不了。于是我就缠着爸爸妈妈要求改名字。妈妈不肯,说这么好的名字上哪儿去找?爸爸则在模棱两可中倾向于我——名字毕竟不是他取的。终于有一天,在爸爸的支持下,妈妈勉强同意给我改名字了。

改个什么样的呢?问我,我说:只要平平常常,不引人注目就行。比如裘平。妈妈马上说:念起来就像旧瓶子(浙江话念)。爸爸深思熟虑地说:我倒是想了一个:则灵。意思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还好听。妈妈当即又反驳说:求(裘)则灵?不求就不灵了吗?她又不是菩萨。爸爸大愧,说主要是我这姓不好,倘若跟你妈妈姓(徐)就好了。妈妈不领情地说:徐则灵?还林则徐呢!

如此这般,几个回合妈妈都赢了。我不甘心,说:要不就翻字典,随便报两个页码,点两个字,组合起来。爸爸立即表示赞成。于是我报,他翻。我说:248页第3个字,358页第三个字,结果组合起来就是“狼穷”二字,把妈妈笑得前仰后合,接着我们又试了几次,都是十分可笑且不伦不类。妈妈大获全胜地说:“我该去做饭了,你们爷俩慢慢想吧!”我和爸爸只好不了了之。

我放弃了改名字的想法,因为我始终想不出一个能驳倒妈妈的名字。

现在想来,幸好没驳倒她。

二十岁那年,我意外发表了几篇散文,一时成了我们部队的“名人”。那时我是个瘦小的女兵,但很多人从名字上以为我是一个又高又大的男人,这使我感到莫名的快乐!

以后我当了编辑,许多未曾谋面的作者也把我当成男士,恭称先生。大约我的字体和行文也非女性化。以致后来有一位到办公室找我,眼睛扫着所有的男人问:哪一位是裘编辑?我在他身后回答说:我是。他吃惊地回过头来,瞪大眼睛,半天才浮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更有趣的是,一位年轻作者偶然得知我是一位女士时,立即画了一幅画寄来。画上是一个戴着眼镜和鸭舌帽的男人叼着烟斗在看稿子。旁边的文字说明是:山山大姐,我一直以为你是这样的。

知道我是女士后,很多作者就约好了似的,改叫我“山山大姐”。尊重照样尊重,却少了些乐趣。是不是因为生为女人,总有些自卑,哪怕被误认为男人,也感到快乐?我想倘若是一位男性总被人误以为是女性,他是不会觉得快乐的,反而会觉得受辱。这就是女人无处不在的悲哀。

当然,我还是很少表现出作为一个女人的悲哀的。既然有一个男人的名字,也该有男人的心胸。或许母亲当初取这个名字时,也曾暗含了这种希望。

前两年忽然兴起了“从姓名知人生”的考姓名热。几个热心的朋友当即为我的名字也作了考证,告诉我说:七个项目中,我有五个是好的,两个是不好的,可以不改。我笑说,就是倒过来,只有两个是好的,我也不改,要改我十几年前就改了,何况通过姓名的笔划来算命运,对“山”字太不公平了。“山”难道是三划所能包容的吗?

说到底,名字是一种符号,但一个符号时时刻刻跟着一个人,时时刻刻代替着这个人在世界上出现,我想肯定是会对这个人的命运产生一些影响的。也许名字本身就对人含有一种宿命的暗示。从这个意义上,我对考证姓名的做法不完全否定。

使我感到幸运的是,母亲通过名字所赋予给我的,是一种积极的暗示。虽然从字面上看,“山”字是极为普通平凡的,它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存在。但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它还具有一种普通和平凡的超越。不是吗?山是从平原中升华出来的,山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沉稳,向上。对人来说,就意味着攀登,还意味着山外有山,永无终点。

当我带着这样一种暗示走过人生几十年时,才突然意识到,我其实一直都走在自己的名字上。尽管很累,却不敢有一点怠慢。这大概就是宿命罢。

为此,我感谢我的母亲。

                        (摘自《心中的碑》,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劲(    )   (2)倒(    )  (3)慢(    )  (4)宿命(    )

2.作者刚出生时,被父亲取名字“小禾”,父亲起这个名字有什么用意?这暗示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3.古往今来,父母为子女取名,多寄托深意。母亲为什么给作者重新取名为“山山”?

4.自记事起,“山山”这个名字便带给作者几多欢喜几多愁。成长过程中,这个名字给作者带来了几多欢乐,几许烦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和名字有关的欢乐事和烦心事各一件。

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妈妈笑得前仰后合,接着我们又试了几次,都是十分可笑且不伦不类。妈妈大获全胜地说:“我该去做饭了,你们爷俩慢慢想吧!”我和爸爸只好不了了之。

6.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作者说名字是一种符号,似乎会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一些影响,对人生含着一种宿命的暗示。那么,成年后的作者认为她的这个名字所含的暗示是什么?

7.每个人对母亲都怀有一种感激和爱戴之情,有时这份感悟无以言表,作者在选文的结尾说“为此,我感谢我的母亲”,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感谢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到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乌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毫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

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2.中国古典名著向来以刻画人物细腻见长。在选文中,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鲁智深的人物形象?

3.鲁智深是这部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请你在阅读本段内容后,结合选文内容概括鲁智深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特举办“走近端午,感受传统文化”的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活动一 节日传说】

端午节,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有很多,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为了纪念

         (历史文化名人),以后便把每年农历         ,定为端午节。

⑵【活动二 风俗习惯】

端午节这一天,大江南北的人们有哪些风俗?请列举其中两种。

⑶【活动三 发表见解】

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一些尴尬:节日气氛越来越淡,年轻人不懂得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圣诞节受到都市男女青年的热捧,而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受到冷遇;热衷于情人节,忘掉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节……

某网站针对此种现象向网友征集留言,请你在下面写下你的留言。(不少于60字)

 

六、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文题:于细微处见真情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