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周练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诗文名句默写:

______ ,人以群分。

⑵月黑雁飞高,___________

⑶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

⑷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

_________ ,红杏枝头春意闹。

⑹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

⑺《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⑻《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红树林吸日月之精华,经风雨之洗礼,贫瘠_____的海滩湿地却是豪华的温床。它们凭着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古木苍茎,lín______峋如蛟,一连连、一排排,结成摧不垮的团队,风流在海与岸之间,xiāo_____洒在水与天之间,化惊涛为诗人的吟哦,拨响大海的弦______音,饱尝海水咸涩的滋味,苦苦死守贫寒的湿地,niàng_____造出福荫人类的生态环境。

(摘自魏清潮《海风吹过红树林》)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结合语境,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水波荡漾的样子)

B. 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道:“在安徽。”(小心翼翼的样子)

C.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乱七八糟的样子)

D.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 ,婆娑的摆舞。(盘旋舞蹈的样子)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B.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C.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D. 中秋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②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③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④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⑤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①②⑤④③    B.②⑤③④①    C.④①⑤③②  D.②⑤④③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假设下面作品中的人物路遇困窘者,最可能施以援手给予救助的是(     )

A. 《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    B. 《简·爱》中的简

C. 《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    D. 《童年》中的米哈尔舅舅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天机星宿显灵神,翩翩羽扇若王孙。黄泥岗上成义士,蓼儿洼下表忠魂。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五行门。一生主意凭谁断,空留孤名满昆仑。

《水浒传》中的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     )

A. 吴用    B. 安道全    C. 宋江    D. 卢俊义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莱————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漫画(无题)

 

材料二:中秋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以上材料引自互联网)

(1)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2)结合上述二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哪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2.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 “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爱人  _______________        ②至陈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公及桓楚________________        ④恒楚在泽中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三)阅读议论文《莫远离“深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与此同时,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人们常说的“浅阅读”逐渐风行起来。

②传播媒介变了,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无可厚非。读书从来都有不同类别,何况“读”总比“毒”和“赌”好,毕竟它能获取信息、提升修养。但是,如果一种拒绝深度的浅阅读借助于媒介的力量,逐渐演化成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时,我们是否该有所审视?

③阅读之深浅,并非小事。往小里说,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往大处讲,涉及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科技的发达,资讯的浩繁,并不能成为远离深阅读的借口。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当然,一味艰深不免乏味,但是一股脑跟风“浅阅读”,则终会流于浮泛。

④我相信,如果沉迷于新潮时尚、“触手可及”的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这个社会能够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但是很难培育精深广博的大家。当然,这里并非要提倡复古读经,也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为时下偏颇式的阅读状况担忧,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习惯习焉不察而担忧。阅读可以是休闲、娱乐,但不应止于休闲、娱乐,尤其是对于整个国民而言。

⑤从另一角度来说,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这些作品呼唤代代后人不断重读,温故知新。它们的厚重与丰富,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曾有人在网上搞所谓的世界经典名著快读,把每部名著概括成几十个字的故事梗概,以为这样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简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气躁的典型例子。

⑥对于不以读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浅阅读”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深阅读万不可废。如果有一天,国人全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和QQ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论述深阅读的重要性的。

3.第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你为第五段划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段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在你身边想你

孙道荣

①夜已经深了,妈妈坐在床沿上,叠衣服。忽然,女儿穿着睡衣,呼呼地跑了进来,一下子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摸摸女儿的头:“乖,是不是做噩梦了?”女儿摇摇头。妈妈捧起女儿的小脸:“那是怎么啦?”女儿娇嗔地说:“没事,我就是想你了。”妈妈笑了:“傻丫头,妈妈不是在家吗,就在你身边啊,想什么想?”女儿把头深深地埋进妈妈的怀里:“我知道你在家里,但我就是想你了嘛。”妈妈紧紧地抱住女儿。

②这是我的一位同事,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的故事。同事说,自从女儿出生以来,她就很少和女儿分开。可是,已经六岁多的女儿,还是会经常突然跑到她的身边,一把抱住她,对她说,想她了。

③有人点赞说:“我知道你就在我身边,但我还是忍不住想你了。”这个想念,是世界上最真诚、最朴素、最感人的想念。

④其实,不单是孩子,有时候,我们也会突然特别想念就在我们身边的某个人。那种想念,与距离无关。

⑤父亲在世的时候,只从安徽老家来过杭州一次。那时候,他已经重病缠身,只是还没有检查出来。我和爱人租的房子,只有两个房间,父亲来了后,孩子就和我们暂时睡在一起,另一个房间让父亲住。

⑥那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我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小时候的事情:父亲牵着我的手,第一次送我去邻村的学校上学;我放鸭子,丢了5只鸭,父亲在水稻田里四处寻找;春节,父亲骑着自行车带我去亲戚家拜年,坐在后座上的我,一只脚不小心卷进了后车轮,父亲赶紧停下来,手忙脚乱地将我的脚从车轮里拔出来,心疼地搓啊,搓啊……自从上大学后,我和父亲的相聚越来越少了,后来又从安徽来到杭州工作,就更很少回家了。他把这个唯一的儿子抚养大,培养成人,却难得见上一面。

⑦我突然无比地想念他,而他,此刻就睡在隔壁,就在我身边。我终于忍不住,披衣起床,蹑手蹑脚地推开了另一个房间的门。我不确定他有没有熟睡,不想打扰到他,只想悄悄看一眼他。我知道,如果不看他一眼,这一夜,我将无法入眠。

⑧没想到,父亲披着上衣,斜靠在床头,他也没睡着。见我进来,他轻声地问:“还没睡啊?”我点点头,却无法说出口,我只是想他了,我进来只是为了看他一眼。我说:“我找个东西。”我装作找东西的样子,在书架上翻了几下,随便找了一本书。“找到了?”父亲问。我点点头。父亲想说什么的样子,又咽了回去:“你明天还要上班,赶紧去睡吧。”我说:“没关系,反正您也还没睡,我陪您坐坐。”

⑨我坐在了父亲的床头。我们像以前一样,只是那么安静地坐着,偶尔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我遗传了父亲木讷的性格,我们爷俩在一起的时候,能说的话并不多。父亲倚靠在床头,我坐在他的身边。我们就那么坐着。五分钟,八分钟,也许更长的时间。我只是偶尔看他一眼,有时,和他的目光撞在一起。这是父亲唯一一次来杭州,住在儿子在杭州的家。

⑩在父亲去世多年之后,我仍然时时自责,为什么那晚我不告诉他,我并不是要找东西,我只是想他了,就是想看他一眼。我没有说,徒留遗憾。

⑪我从来没有对父亲说过想他了,一次也没有,无论是当面,还是电话里,我都无法开口说想他,就像他也从没有说过他想我了。而我是真的经常想他,特别是那一晚,他就在我身边,这种想念无法遏止。现在,我只剩下思念,除了照片,我再也见不到他了。如果他能听见,我一定要对着他的照片,告诉他:“爸,我想您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中第①~②的内容,作者为什么要介绍这件事?

2.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感受到他对“我”的关爱?

3.选文第④段能否删去?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4.请你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两句话的丰富内涵。

(1)我终于忍不住,披衣起床,蹑手蹑脚地推开了另一个房间的门。

(2)现在,我只剩下思念,除了照片,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5.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题 “我在你身边想你”的理解。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困境中,是什么支撑着你走出险地?是希望!在失落中,是什么指引着你恢复信念?是希望!在挫折中,是什么领导着你再振雄风?是希望、仍是希望!  

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机。它使濒临险境的人看到力挽狂澜的可能;它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胜利的朝阳;它使一味失落的人看到精神振奋的曙光。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途中,你会遇到无数挫折,无数失败,无数困难,但是,只要你不灰心,不失望,积极应对,凭借希望的力量战胜它们,克服它们,迎来的将是无数欢乐,无数喜悦,无数成功,此时前程一片光明!

请以“那一刻,我拥有希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感悟的道理;

(2)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