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检测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jié)        水何(dàn)

B. 山岛竦峙(sǒng zhì)   幸甚至(zāi)

C. 星汉烂(càn)       歌以志(yǒng)

D. 杨花落尽子规(dì)  藤老树昏鸦(kū)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秋风萧瑟,洪波拥起。

B.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旋。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B. 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

C. .我寄愁心明月(和,跟)

D. 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时期)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大诗人。

(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_,选自《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根据积累默写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

(2)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把下面这些句子重新排列,意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杨花落尽、杜鹃啼声声的时节

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李白十分担忧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

李白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

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A. ①④⑤②③⑥    B. ⑤④③①②⑥

C. ①⑤④③②⑥    D. ⑤③④②①⑥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观沧海》 ,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_____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都有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它们是汉代的赋唐代的______,宋代的词元代的_______,明清的小说。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味道多么鲜美啊,白菜包成的饺子!

B. 古人有诗云: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

C. 他从家到学校只要六七分钟的时间。

D. 此刻,正在播什么《大约在冬季》,弄得贾里心里冷飕飕的。

 

七、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语文情景活动。

《中国诗词大会》自 2016212日开播以来受到了全民的关注与热捧。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1)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曾语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分享一句你最爱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暗,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暗”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谊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肯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 “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 “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作者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前几句的渲染下,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九、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

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①③④②

 

十、其他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_______

 

十一、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 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作了铺垫。

D. 颈联从炼意着眼,把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局》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学对联

(2)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就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人民都是名词,富强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的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