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ú)     斜(jī)     芽(nèn)     笑(nì)

B. 息(píng)    开(zhàn)  威(niè)      占(bǔ)

C. (tuì)      蔽(yīn)   一时(shà)    憔(cuì)

D. (niǎn)     萏(hàn)   静(mì)     尴(gài)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宽恕    感概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

B. 决别    瘫痪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

C. 卓号    捶打    恍然大悟    滚瓜烂熟

D. 遗憾    分歧    整装待发    絮絮叨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炫耀。)

B. 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C. 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D.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响亮而晴朗。)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D.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B.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出自曹操的《观沧海》。

C.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题目。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面的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D.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 明天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

D. 刚到四十岁,孩子们就说我“落伍”了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读书生活,院子,老师读书的样子都记忆深刻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对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示厌恶。这也是鲁迅先生值得怀念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C《雨的四季》选自《刘湛秋散文选》,是刘湛秋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天净沙 秋思》仅用28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乡的悲哀之情。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对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 因为 但是 只要    B. 所以 因此 只要

C. 因为 因此 如果    D. 所以 但是 如果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

①当然,有时间泛读杂书也是必要的,但不能主次颠倒。

②读书需要选择,需要取精用弘,即在前人确定的经典谱系基础上筛选、增删和确定时代的、民族的、个人的经典。

③泛读杂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经典、守护经典。

④所谓“阳光下没有新鲜事物”是因为缺乏主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立场,必定是“阳光下充满了新鲜事物”。

⑤这就需要精读,甚至不断重读经典。

A. ②⑤④①③    B. ②③①④⑤    C. ②⑤①③④    D. ②⑤③①④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

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

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小题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写两条):                                

 

根据以上结论,结合自己的体会,向中小学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三、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思念寄托明月,包含诗人同情、关切、安慰之情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古诗赏析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第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的村野图景,营造了一种_________ 的氛围。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       )

2.解释下面加的词。

人不知而不(          )

博学而志(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自圆其

B. 与朋友交而不乎/半半疑

C. 而知新/马无亡而入胡

D. 昼夜/太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阅读下列两则语录,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丼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乌、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句子,说说加点字的妙处。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写给母亲

贾平凹

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③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④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哆哆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⑤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闹醒,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丢坟上,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21期,略有改动)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仿照示例,再举一例。

前文: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后文: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前文:

后文:

3.母亲去世已经三年,可“我”“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

4.文末作者“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他的泪水里包含了哪些情感呢?

5.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都能打动人心,请任选一个能感动你的细节,作简要赏析。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体裁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