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祈祷qǐ    斑斓        气冲斗牛dòu   锋芒毕露

B. 污秽huì   脑髓suí    一拍既合       来势汹汹

C. 嫉妒jì    澎湃pài    鞠躬尽瘁       人迹罕至

D. 骊歌lí    屏障       炽痛chì        杂乱无章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每项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线标出并改正在方格内。

A. 人声鼎沸    万丈狂澜    芳草萋萋     九屈连环

B. 回环曲折    亦复如事    绝壁断崖     家喻户晓

C.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潜心惯注     一反既往

D. 丛山迭岭    义愤填膺    一泻万里     博学多识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无从:没有办法。

B. 骊歌:告别的歌。炽痛:热烈而深切。

C. 萦带:弯曲的带子。铤:疾走。

D.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作品、作家、国籍完全正确的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美国

B. 《最后一课》―莫泊桑―法国

C. 《昆虫记》—法布尔—法国

D.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日本

 

四、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山际见来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均《山中杂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坐幽篁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6)《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国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诗词中也不乏表现这一主题的名句,请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题文)某班在组织《童年》的阅读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交流内容:

①《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 (作家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②请简要介绍《童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联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之黄河】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对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之黄河】3月12号,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写一则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 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

(3)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

(4)俟能讽诵乃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邑人奇之

B. 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卒之为众人

3.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4.用∕线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

5.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轻 放

安宁

⑴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⑵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⑶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⑷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⑸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⑹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⑺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⑻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⑼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⑽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处补充完整相关的情节。

(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________;(3)父亲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4)________

2.文章第⑸小节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语段中两次出现“光明使者”,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4.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请以“我熟悉的人”为话题,以展示个性为中心,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个性鲜明,写活人物;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③不得超出话题的范围作文;④500字以上。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