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miè)  简(lòu)  迷(máng)  子(jūn)

B. 长(chén)   重(shèn)   妥(tiē)     拖(tà)

C. (zuì)    恨(huǐ)    鞠(gōng)    生(shū)

D. 驿路(yì)     晶(yíng)   陡(qiào)    出(y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修葺 折损 陡峭 以身作责

B. 监督  失意  排解  如释重负

C. 商酌  别扭  修润  悔人不倦

D. 悠闲  达观  循环  悲天闵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    B. 无丝竹之

C. 益清,亭亭净植    D. 清涟而不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 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C.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D.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通过典型的事例,凸显出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B. 《爱莲说》一文中作者托“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C. 《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学者。

D. 《陋室铭》是唐代的刘禹锡写的一篇铭文。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名句默写填空。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援引古人古迹、古语自慰自勉,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中国人把孝看作人的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国家安康之本。为此某校开展了以“传承传统美德,弘扬孝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某同学收集到下面一幅漫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请你结合上面材料,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两件平时你关心父母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多)

B. 牡丹之爱,乎众矣(应当)

C. 不枝(横生藤蔓)

D. 亭亭净(种植)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曲肱枕之

B. 菊之爱,陶后有闻      芳草

C.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乱耳

D. 可爱甚蕃              卿今才略

3.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给“理想”建个朋友圈

陈 焱

①“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回答过许多次类似的问题。我的答案始终都是“科学家”。那么,年轻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将怎样实现理想呢?

②我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

③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较高的收入,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巨大的压力。这种基于功利的理想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了,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奠定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④第二位好友是“兴趣激情”。我们知道,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对理想的事业感兴趣,就算困难重重,也不觉得多苦,反而更能充满激情地去努力。假如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你将面对的是未知的科学问题或未解的技术难题,这样的创新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注定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失败与成功交替前行的过程。只有保持兴趣与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坚持理想。

⑤第三位好友是“务实合作”。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布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期的困难。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始终朝目标不断迈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最后一位好友是“责任使命”。当今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前辈们在默默支持、推动我们进步,祖国寄予我们厚望。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年轻人应乘势而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⑦有了这四位好友,“理想”的朋友圈就会吸引和聚集更多正能量,托举起我们的理想信念,也托举起我们的“中国梦”。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有删改。作者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1.文章以“给‘理想’建个朋友圈”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⑤段作者只谈了“务实”,而未谈“合作”,请你在横线上为其补充一个论述“合作”的重要性的句子。

4.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文中哪一位“好友”对你实现理想最重要。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到一所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播放了迪士尼推出的一个生态纪录片。片中,成千上万的旅鼠跟着前面带队的旅鼠往前冲,经过沼泽、树丛,最后奔到一处悬崖,悬崖下面是大海。前面的旅鼠跳下悬崖,后面的也跟着全部跳下。

看完片子,作家问孩子们有何启示,孩子们回答说“不要盲从”。

可接下来,作家告诉孩子们,那个片子是假的。

孩子们顿时目瞪口呆……

生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总有些现象难辨真伪,总有些事情出乎意料,总有些人难识真面……对此,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

请以“借我一双慧眼”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