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101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峨(cuó)         细(xiān)     伏(zhé)      锐不可(dāng)

B. 耀(xuàn)      (xué)      (zhuó)      佳木葱(lóng)

C. (fèn)      妒(jí)         息(qī)         态可掬(hān)

D. 旗(jīng)       事(yì)        乳(bǔ)         风云(chà)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瞻仰  国徽  梭镖  中西合壁

B. 恬静  献媚  濒危  异曲同工

C. 璀璨  销毁  跋涉  曲指可数

D. 摄像  抑郁  竣工  一抹余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到深秋,小院内全靠这一棵柿子树独撑天下。那时树叶即将落尽,满树的柿子都已火红。那一树柿子张灯结彩,①使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树柿子品种极好,色丽如焰,皮薄如纸,②甜瓤如蜜

A. ①小院被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  ②甜瓤赛蜜

B. ①小院被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②甜瓤赛蜜

C. ①把小院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  ②瓤甜如蜜

D. ①把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②瓤甜如蜜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才学智慧展现少年风采

2013年至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先后开播。这两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电视节目,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节目中,少年学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智慧,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母校争光添彩。这两档节目或以听写的方式普及汉字知识,引导观众领略汉字之美;或以竞猜的方式展示灯谜的魅力,带领人们感受民俗文化。它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A. 听写竞猜继承发扬传统    B. 良好风貌闪耀央视荧屏

C. 汉字灯谜弘扬华夏文明    D. 文化娱乐丰富群众生活

 

三、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通常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中国微雕历史 甲    ,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就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微雕作品雕刻技艺高超,手法精湛,就连水鸟身上的羽毛以马头上的嘴、鼻和眼睛都雕刻得非常精细,各个   乙     ,令人拍案叫绝。

1.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

A. (lóu)刻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B. (lòu)刻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C. (lòu)刻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D. (lóu)刻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2.根据语意,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出两个,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组是

备选词语:甲 ①史无前例 ②源远流长

乙 ③栩栩如生 ④巧夺天工

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3.下列关于图片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图中文字内容是“初平山人”,字体是楷书,工整规范,笔画横平竖直。

B. 图中文字内容是“初平山人”,字体是篆书,严谨工整,笔画粗细一致。

C. 图中文字内容是“形平山人”,字体是楷书,工整规范,笔画横平竖直。

D. 图中文字内容是“形平山人”,字体是篆书,严谨工整,笔画粗细一致。

 

四、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古诗默写。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4)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5)《卖炭翁》中把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内心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鹤楼》中描写长江对岸沙洲上醉人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__________(作家名)是一个才子,他的《西游记》一书中,山水人物无不妙肖,以下诗句是__________(地名)的自然风光描写。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2)请根据以下画面表现的故事情节,完成下列题目。

1. 西天路上有一个比丘国,国王昏庸无道,一天来了一位道人,要把女儿献给国王。国王一见倾心,便选上金殿封为“美后”,道人也被封为“国丈”。

  图1

2. 长老闻得那昏君因治病要取得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屈杀这许多小儿性命,止不住泪落腮边。

 

 

   图2

3. 悟空变成师父的模样上殿捉妖,并与八戒追至妖精洞。________二人约了寿星,一起向国王指证,才解救了千名小儿。

 

    图3

 

①图2中情节,表现唐僧的______________性格特征。

②将图3中情节补充完整。________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填空。

(1)上联:__________,鲁滨逊孤独求生。 

下联:五行山,孙悟空寂寞修心。

(2)鲁滨逊被困后,为了生存,把船上的东西找来度日。在整理东西时把塑料袋里的土随意抖在围墙边。过了一个月,他惊奇地发现那里竟然长出几棵绿苗,仔细辨认,原来是大麦和①__________。这得益于他曾经有过在巴西做②__________的经历。24年后,鲁滨逊还解救了一个野人作自己的仆人,他叫③__________

(3)有人评价东方的英雄形象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而就西方人而言,鲁滨逊无疑也是个英雄,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谈谈两个人物的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甲】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子何而往______     (2)吾欲南海______

(3)未识书具______     (4)自是指物作诗立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立志                     借旁近与

B. 则昏庸聪敏之用            众人矣

C. 之,则难者亦易矣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D. 贫者南海还                为其名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2)或以钱币乞之。

4.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乙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__①”,这个事例与甲文中的哪句话照应?“__ ”。(用原文语句填空)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一)阅读《义重情深的恩赐》,完成下列小题。

义重情深的恩赐

从维熙

(1)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2)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3)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4)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5)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6)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7)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8)“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9)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10)“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11)“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12)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13)“你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14)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15)水——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16)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1.本文以作者一周的汉水之行为线索。阅读全文,补全表格。

行程

作者活动

作者感情

初到襄阳

宾馆洗脸,笔会发言,汉江夜游

想喝一口水库水,和讲解员谈库区水质

惊愕

归来途中

激动

告别襄阳

难忘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的原因。

3.结合文章说说结尾处“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都包含哪些情怀?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下列小题。

材料一:芙蓉原指荷花,即所谓“出水芙蓉”;有时也指木芙蓉。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盛夏开花;木芙蓉是木本植物,属落叶性灌木,秋天开花。由诗词字句前后的内容用词,可推断所称“芙蓉”所指为何。凡诗词内容所言,属夏季景观或水生植物,则所言之“芙蓉”当为荷花。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和杜荀鹤《春宫怨》“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所指均为荷花。凡诗意可判断所描述为秋季景观、木本植物、生长在岸上,且和菊(黄花)或桂同时出现者,所言之“芙蓉”当为木芙蓉,如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檻,嘉木开芙蓉。”已言明此“芙蓉”为“嘉木”,指的是木芙蓉。

材料二: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并分析其作用。

2.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荷花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一,判断下面诗句中的“芙蓉”是指荷花还是木芙蓉?结合选文简析。

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宋代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八、小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任选其中一题,完成情境作文。

题目一:请你以101TV记者身份,写一则消息,报道我校、年级或班级新近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展现当代中国学生风采。要求内容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用事实说话,写好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题目二:《奥利佛游中国》节目组来我校拍摄,他们拍摄了学生课间操、京剧表演、金帆乐团的演奏以及101中学的校园风光。请你描绘他们拍摄的其中一个画面。要求条理清晰、特点突出。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巴金先生曾说:“没有生活或面对生活冷漠、远离,就感受不到生活对自己心灵的冲击,自然也就不会有体验、理解和表现生活的愿望。”升入初中以来,这一年中的身边琐事、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考试、旅行见闻、亲人友人等,都可成文,且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很重要,你们的体悟也很重要。请以“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远航!远航!鲁滨逊驾船远航来到美丽而神秘的中国,他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来到巍巍中山陵,来到北京四合院……他可能遇到哪些人,哪些事?请以“鲁滨逊遇见”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所选的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班级或师生姓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