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权吕蒙曰  ____

A.叫作  B.说  C.对……说

(2)蒙以军中多务  ____

A.告辞 B.言辞 C.推辞

(3)往事耳  ____

A.看见 B.了解 C.见识

(4)孰孤  ____

A.第二人称,你

B.比得上,如,好像

C.这个

D.假如,如果

(5)蒙始就学  ____

A.于是,就  B.才  C.却,竟然

(6)鲁肃过寻阳  ____

A.经过    B.到,等到  C.离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蒙辞军中多务

钱币乞之

B.

毒之乎

C. 及鲁肃寻阳

人恒,然后能改

D. 往事耳

有时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根据原文意思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孙权劝学》的语言是“____”;《孙权劝学》的结果是“____”。(以上均填原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 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 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 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课内语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治经博士邪    为:成,当

B. 当涉猎        但:然而,却

C. 始就学      乃:于是,就

D. 鲁肃寻阳      过:经过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4.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形容什么?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课外类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暮:

(2)炳烛:

(3)戏:

(4)昧行: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