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检测语文试卷
一、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诗文默写

⑴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出其里。(曹操《______》)

___________ ,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秋思》)

⑷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________________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⑹亲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⑺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⑼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⑽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jié)    哑(ān)     强不舍(ɡuō)      上欺下(mèi)

B. 黑(yǒu)      抖(chàn)   尽职守(kè)       气吞牛(dòu)

C. 息(qī)       外(fèn)    重蹈覆(chè)      留之际(mí)

D. (yì)     管(shù)    揉造作(jiǎo)   涕横流(sì)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òu)   梁(jǐ)   骗(kuāng)  稍风骚(sùn)  佝偻承蜩

B. 褓(qiǎng)当(gòu)  (yǔn)落    味同蜡(jiáo) 根深蒂固

C. 渎(xiè)  灵(jiù)  辩(chěng)  吹毛求(cī)   搬师回朝

D. 粉(cā)   难(jié)  怒(chēn)   前后继(pū)   纹采藻饰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  ①  (埋怨  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叫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

“味道如何?”大师问。

“苦。”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

大师又  ②  (嘱咐  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放进附近的湖里。弟子于是把盐倒进湖里,老者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很新鲜。”弟子答道。

“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

“没有。”年轻人答道。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是否取决于我们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你                                       

(1)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把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教育里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明代开始,“四书”被规定为科举取士的初级必读书。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C. 《水浒》中两位打虎英雄的名字及打虎地点是:武松在景阳冈打虎,鲁智深在沂岭杀四虎。

D.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 石必倒|掷坎穴中。

B. 尔辈|不能究物理

C.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 然往|来视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固_____

十余岁_____

庞然大物也_____

④尽其肉,乃_____

3.与“其反激之力”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蔽林间窥

B. 笑曰

C. 水陆草木

D. 何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5.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并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古诗词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破阵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 “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 “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七、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简爱》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A:好朋友也会分手的,还是好好利用我们在一起不多的时间,在这儿静静的坐一会吧!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儿了,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我的心和你的心完全完全联系在一起了,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如果把这种联系切断的话,我感到,我感到我的血会流出来,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再活下去,你会忘了我吗?

B: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1.写出A、B两个人物分别是谁。A_____B:_____

2.以上对白反应了B怎样的品质。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

祝勇

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对于一位写作者沤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锺书?

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4月21日)

1.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题目:心田有花静静开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