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9.阿长与《山海经》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_______     惧惮______   粗拙____    哀悼____   震悚____

chuāng___     shuāng______    jié_______      pī_______     _____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 我惧她什么呢!(害怕)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致,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 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C. 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D.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根据以下三则材料,说说你的见解。

材料一:一般从高速公路下来的时候,都会有一段弯路。这是为什么呢?高速路上车速太快,再怎么给你减速标志,甚至给你画骷髅头都是没有用的。所以,设计高速公路的人的想法很简单,给你设计一个大弯,你想不减速都不行。

材料二:最好的领导,对于底下的员工,不用讲,不用骂,但是会制定出一种制度,让你乖乖地去做。会领导的人就是这样,不着边际,没有任何警示,但是,他会造成那种形势。

材料三:顶尖的领导者领导员工的思维,普通的领导者看管员工的行为。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悬在半空中的爱

①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遥遥相望,中间有铁索相连。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时有13根铁索,而此地只有两根,一上一下相距约一人高。这是山上的招牌旅游景点,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往返于两座山峰之间,向游人表演“铁索飞渡”,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了吸引游客,变得更加惊险刺激,他走铁索时从不带保险绳,中途还要表演一些高难度动作。

②玩命的活让他收入不菲,家里渐渐宽裕起来。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影响学习,一开始他就和妻子商量好,对儿子隐瞒了走铁索的事,只说自己在山上承包了一个景点。夫妻俩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美丽的谎言,单纯的儿子丝毫没有看出破绽,真以为父亲做了老板。

③他发誓要让儿子走出大山。儿子小学毕业后,他就四处求人,把儿子送到了城里最好的中学。儿子住校,每个月回家一次。儿子自从进城读书之后,果然长了不少见识,常常讲一些父亲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而且每次拿来的成绩单都让他们兴奋不已。然而,他做梦都想不到,儿子竟然也一直在撒谎,那些成绩单都是儿子精心伪造的杰作。儿子小小年纪离开了父母,无人管束,很快就迷上了电子游戏,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为了向父母交差,他只好精心伪造了成绩单。父子俩就这样各怀心事,在互相隐瞒中过了一年。

④那天,母亲在家里忽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儿子已经3天没来上课了。她才如梦方醒,赶到城里,终于在一家电子游戏室里找到了儿子。她气得浑身发抖,当即给了他一巴掌:“你以为你爸赚钱容易吗?”一怒之下,她把儿子带到了山下。

⑤儿子第一次看到了“铁索飞渡”。天啊,那个悬在半空的人竟是父亲。上下两根铁索,父亲手上抓着一根,脚下踩着一根,晃晃悠悠地缓缓前行。他震撼了,观众每一声喝彩都像一支利箭深深地扎进他的胸膛,他终于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自己花的每一分钱竟然都是父亲用命赌来的,悔恨的泪水决堤而出。他哀求母亲,千万不要告诉父亲,自己一定痛改前非。母亲既心疼儿子又怕丈夫分心,便答应了帮儿子隐瞒。

⑥可是,儿子仅仅收敛了两个月,又忍不住“旧病复发”,一头钻进了游戏室。老师再次打来电话时,被父亲接到了,听明真相,他感到五雷轰顶,没想到自己为工作出生入死,苦心经营多年的谎言,换来的竟是这般光景。

⑦第二天,他把儿子拽到了铁索前,不由分说,就往他身上套好了保险绳,然后指着对面的山头吼道:“只要你今天能从铁索上走过去,我永远不再逼你上学了,今后你想干啥都行。”儿子看了看对面,又瞧了瞧铁索,一赌气说道:“走就走,别以为这样就能吓唬我。”心想父亲天天都能走,何况我还有保险绳,怕什么?可是当他一脚踏上铁索时,立马就后悔了,脚下深不见底,两旁悬崖峭壁,一阵寒风吹来,只感觉浑身汗毛竖起,后背发凉,极度的恐惧让他根本无法保持重心,手心不断冒着汗,身体越晃越厉害……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去的,下了铁索浑身上下已经找不到半根干纱,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由于惊吓过度,回家后他接连高烧了三天。

⑧父亲果然信守诺言,对儿子的事再没过问半句。但经历了这次“生死考验”,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逃学。

⑨若干年后,他变成了城里人,也有了自己的儿子。春天,山花烂漫,他带着儿子又去了那个景点,看见有人正在铁索上行走,3岁的儿子惊得半天合不拢嘴。他自豪地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爸爸14岁时就能飞渡铁索。”儿子向他投来崇拜的目光,竖起大拇指说:“爸爸,你真勇敢!”他拍拍儿子的小脑袋,笑了,眼里溅出泪花。在他大学毕业前,父亲永远留在了这片苍茫的大山。

(摘自《特别文摘》,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补全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父母为了让“儿子”安心

(1)           

“儿子”不好好读书

沉迷游戏,伪造成绩单

父亲接到电话,得知真相后

(2)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中的“悬在半空中”,既指父亲为了儿子悬在半空冒险“铁索飞渡”,又指父亲无奈逼儿子走悬在半空的铁索。

B. 母亲因为心疼儿子,又不想丈夫分心,隐瞒了儿子的事。

C. 文中的父亲一开始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为了让儿子安心读书,隐瞒了高空走铁索的事;但他后来强迫儿子走铁索,就太狠心、残忍了。

D. 第⑤段的“赌”字表明父亲为了他,连命都敢豁出来,它饱含了伟大的父爱,对比出他的不该。

3.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

他震撼了,观众每一声喝彩都像一支利箭深深地进他的胸膛。

(2)第⑤段和第⑨段两次写到流泪,请分别说说两次流泪的原因和包含的情感。

4.试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以及文章主题。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

【注释】①蒋堂:人名。②淮南转运使:官职。③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④延誉:播扬声誉,传播好名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蒋堂初淮南转运使______  ②皆投书即______

③须回书     ______       ④后为名臣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敢慢其命令

A. 普明日复奏其人    B. 其船背稍夷

C. 及其日中如探汤    D. 益习其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左 右 呵 逐 亦 不 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5.“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