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归省(xǐnɡ)        幽悄(qiǎo)       挑剔(tì)         气氛(fēn)

B. 亢奋(kànɡ)        冗杂(rǒnɡ)       戛然(jiá)        晦暗(huì)

C. 撺掇(cuān)        蓦然(mò)         脸颊(xiá)        斡旋(wò)

D. 羁绊(pàn)         磷火(lín)        糜子(méi)       羊肚(dǔ)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

责,玩忽职守。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题文)(2017届中考黑龙江齐齐哈尔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B.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 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______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______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③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旗飘飘把手招。

⑤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⑥ 你的朋友即将远行,请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 劝勉他。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 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屋舍俨然

(2)黄发垂髫

(3)颖脱不

(4)亦雅咏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鲜美  古义:     今义: 

(2)交通  古义:     今义:

(3)妻子  古义:     今义:

(4)绝境  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出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 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戏途中    B. 渔火点点    C. 月夜行船    D. 水乡夜景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 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 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点 磕 夹 飞    B. 点 敲 混 飞

C. 磕 点 混 箭    D. 点 敲 夹 箭

4.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 味觉 视觉 听觉    B. 嗅觉 听觉 视觉

C. 嗅觉 视觉 听觉    D. 味觉 听觉 视觉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______

围了几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______

漏洞百出

______

______

 

 

2.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②“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3.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至少说4点。

 

七、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名著阅读:

   “那七个贩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

(1)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个情节?

(2)涉及哪些主要人物?

 

八、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材料都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后引发的言论。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希望《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有温度的节目,所以设计了百人团,费了很长的时间寻找社会中热爱诗词道德方方面面的人。希望它是一档有厚度的节目,嘉宾的专业解读,让诗词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希望它是一档有态度的节目,就是它一定是为了普及、推广最美的古诗词。节目较好地实现了我们导演组的设计意图。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  颜芳)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正如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范诗银)

材料三  如果这个节目在背诵诗词之外,再做一些改进,可能会办得更加丰富和厚重。死记硬背会把传统文化变得僵化死板,活色生香才能激发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某杂志执行主编)

1.《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能受到大家的喜爱?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2.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为了把《中国诗词大会》办得更好,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一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给节目组提两条建议。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