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广水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句子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pò      徨páng      澎 bài      鲜为人知xiān

B. 育 pǔ     污 huì      选 pìn      心贯注qiǎn

C. 障 píng    起 dié      古gèn      妇皆知 rú

D. 对jiào     红 yīn      祷qí       而不舍 qì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霄    狂澜  鞠躬尽粹   当之无愧

B. 懊悔    挚痛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C. 嗥鸣    默契   炯炯目光   兀兀穷年

D. 斑斓    草率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顿时慷慨淋漓地下起了一场大雨。

B.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 雾霾肆虐,扑朔迷离的足球场让我们不得不终止了足球赛。

D.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的是反腐小组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B. 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能否提高成绩的关键。

C. 教室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

D.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他对我说:“因为我准备得很充分。”

B.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C. 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上。

D.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说和做》作者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一阵晨风拂过

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②⑥⑤①④③    D. ③①⑤②⑥④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 4•进去,汗马上 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该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_______________》,“指的 _______

(2) 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相关的请节。(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经受磨练:给我一次失败,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五、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古诗文名句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 。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________________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4)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

(6)爱国是诗歌常见的主题,请你写出一句表达爱国情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诗歌一、二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

2.这首孤独了三百年的小诗,被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学生小梁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重新唤醒,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你从诗歌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面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往事耳_____________  ⑵ 蒙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

⑶恐已_____________  ⑷ 盲臣敢戏君乎 _____________

2.选择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

A. 卿/今当涂掌事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非/复吴下阿蒙    D. 盲臣/安敢/戏君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

5.同是“劝学”,比较一下孙权和师旷劝说方式有何异同?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时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甲】。三要苦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末了,还要苦修改,【乙】。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甲】、【乙】两处摘出来的,如果要归还原处,

【甲】处应填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

A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

B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对待语文学习,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结尾引用毛主席的教诲,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甲文】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请放开你

春天一样温暖的手

让我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

磕磕碰碰向前走

 

别担心我会跌跤

即使摔破细嫩的皮肉

我也不会拉着你的衣角哭泣

在阳光或风雨里浑身发抖

 

老师,亲爱的老师

请松开你慈爱的手

让我踩着坚实的土地

与一切困难一切胜利交朋友

【乙文】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1.根据你对甲文的理解,为该诗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说说理由。

A. 心声            B请求            C.放手    我选择(        )

2.乙文叙写了三位老师不同特点和对“我”的影响,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特点

对“我”的影响

小学时班主任

不怒自威的军人

(1)                  

初一时语文老师

(2)                   

让我们学会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语文老师

忧郁的诗人

(3)                    

 

 

3.乙文第⑤段描绘老师女儿,并没有写老师,有人说多余了,应该删掉,你认为要不要删掉?为什么?

4.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自选角度,品析此句的表达效果)

⑵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5.“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作文略。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