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chén )  (juān)   (pī )     滋暗长(qián )

B. (fēi)    (jī)     (pào )    岿然不动(kūi)

C. (xiào )  (xiáng)  (yīn )     由自取(jiù)

D. (xié )   (qí )    (xiào)    庸赘言(w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抱撼     晓谕     重峦叠嶂       煞废苦心

B. 阑珊     布署     忧柔寡断    仓皇逃窜

C. 抉择     幅员      获益匪浅     无所适从

D. 吹嘘     脉博      提纲挈领     毛骨耸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横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 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 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是断章取义

D. 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B. 《陋室铭》、《陈涉世家》、《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世家”“记”“说”都是表示文体。

C. 《海燕》是德国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 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 从《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他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7年中考甘肃盐城卷)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 ②⑤①③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⑤④①③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仿照示例,任选事物,用语言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

示例:蜡烛

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仿写:

选取事物: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骆驼祥子》和《水浒传》,完成下列问题。

(1)《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被卖掉。

(2)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下面故事片段,指出其中的“他”是哪位水浒英雄,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故事。      

那簇人马飞奔庄上来,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带一张弓,插一壶箭。

他”是水浒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他”有关的另一个著名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初中时光已悄然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校园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欢乐。初中的学习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为此你班决定开展岁月如歌的主题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集体的记忆】班级组织编委会编写班史,每人珍藏一本,作为对这段生活的永久纪念,请你设计班史的内容。

内容一:班级毕业照      

内容二: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三:________________

内容四:________________

(2)【真诚的邀请】假如你是编委会的组长,去邀请校长为班史题词,你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歌的行板】班级要组织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毕业晚会,请你设计一条主题语,要求语言简洁、紧扣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西山村》)

(2)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_______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6)天地英雄气,千秋尚禀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化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便还家______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3)便扶____________          (4)病终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她紧张地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2)萨拉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 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3.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 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4.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5.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面两题,请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

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

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本来我可以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爬山虎

和春天一起发芽的

除了三月就是爬山虎

爬山虎是最富个性的植物和种族

看它柔嫩的藤蔓,透红的卷须

无论风雨,无论云雾

眼睛总是盯着前方

不需云梯,不要缆索

总是横着肩膀向上,不停半步

攀登,攀登,攀登

仿佛攀登就是它生活的全部

是要腾上九天剪取云霞

是要蹿上夜空采摘珍珠

——摘自李瑛《春天的故事《组诗》》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 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