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子写拼音。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为祖国的两弹事业“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却鲜( )为人知的邓稼先____为我们衰徽的名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锲(  )而不舍钻研典籍的的闻一多    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rú(   )子牛”的鲁迅先生,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1)请在文中划线处填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

(3)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5)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一再强调要抓紧学习,可他却不以为然

B. 邓稼先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D. 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旁征博引,妙语如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成长着。

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是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②③①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口语交际:

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2.解释加点的字

(1)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______

(2)卿今者才略______

(3)即刮目相待______

(4)永发愤读书______

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 策之不以其道    D. 愿陛下亲之信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5.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澜顿起。

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一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3.“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4.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九、选择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关于《骆驼祥子》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样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B. 《骆驼祥子》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两匹骆驼。

C. 《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 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辞工了,又去杨家拉包月,刚离开杨家,买车的钱就被孙侦探抢走。

 

十、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题文)请问小说的题目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祥子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十一、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人收藏亲情,有人收藏友情,有人收藏时光,有人收藏礼品,有人收藏祖国的荣誉,有人收藏家园的美景,有人收藏他人的眼泪,有人收藏自己的心情……

请以“我的收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