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宽yòu______   ②bì益______   ③yùn含______   ④独占áo_______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诗句默写

①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沙漠中旅行的人常会被海市蜃楼的幻象迷惑而失去了方向

B. 他们俩为了这点鸡毛蒜皮之事强聒不舍、斤斤计较起来,导致最后彼此间一直不说话。

C. 一时想不到法子他只好虚与委蛇地先和这些人周旋。

D. 他在整理书柜时,发现了寻找已久的《朝花夕拾》,真是妙手偶得啊!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武松、吴用等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品运用的是古白话,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特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B.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他性格中既有粗鲁莽撞的一面,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C.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这样写道,“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晁盖,“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D. 青面兽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智多星吴用在黄泥冈巧设妙计“智取生辰纲”。吴用设计用药的过程是: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故意给军士等人看。次后,吴用取出药来,抖在瓢里,搅在酒里。最后,白胜夺过吴用手里的瓢,将酒倒进桶里。

 

四、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A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A虽然也识得水,苦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那人更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来!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嬴!”便把A搭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打,先教你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宋江,戴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阴底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了一肚皮水!”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A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没一个不喝采。当时宋江戴宗,看见A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

上段文字中在江中打斗的A是谁?因何原因发生打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2.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岂能为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为确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是非木柿  柿:___________

②岂能为涨携之去  暴:____________

于沙上  湮:___________

④众为确论        服: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 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

B. 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

C. 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照顾弟弟。

D. 潘生认为没有给母亲东西吃,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还不如用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

3.解释下列中加点的字。

独与两弟母居  : _________    ②无所得食   : _______

即以母两弟    : _________    ④皆泣         涕: ________

4.翻译句子

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选文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①斑__________

__________

③明__________

④光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②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4.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

5.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6.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

7.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根据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