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tú)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uāng)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B.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yǒu)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嗥(háo)虎啸。 C. 比如我这行(xíng)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pá)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供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D.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méi)上。一尺来长的黄色、兰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出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xié)吗?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伤仲永》)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刘禹锡《陋室铭》)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所旁丛祠中。(司马迁《陈涉世家》) D. 万钟则不辩(辩论,争论)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B. 冰心的自由体小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被人称为“春水体”。 C.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 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等,小说《单身汉的体温》等。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主要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肝脑涂地。 B. 在不久前结束的日本横滨世乒赛上,中国军团不负众望,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C. 工地上的灯亮得如同白昼,使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也黯然失色。 D. 世上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因此我们不必为昨天的挫折而萎靡不振。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 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 浏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D. 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
6. 难度:中等 | |
标点使用错误的是() A. 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B.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C.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警官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 D.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王鼎钧《那树》(有删改),完成小题 ①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阅读第10段划线句子,分析错误的是:( ) A. 此句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 B. 那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 C.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知行为的愤恨之情。 D. 显示出类在自然中可以战胜自然,主宰自然的一切。 2.选文第二段为什么连用两个据说,有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情不确定,也许确是作者道听途说的. B. 事情奇特,直述怕读者难以相信,如“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怎么可能? C. 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自由地写来,尽情地抒发感想。 D. 可以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3.如何理解“蚂蚁国”的故事?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 B. 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 C. 这是文章中最为奇特的事情,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 D. 运用象征的手法,显示出蚂蚁对那树的不舍和依恋之情。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B. 第④段“电锯从树的躁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大树的惨遭砍伐,表现了人的愚昧和冷酷。 C. 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 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⑤。”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选段中①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 物候现象 B. 气候变化 C. 物候规律 D. 四季景色变化 2.这三段文字所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 由整体到局部 B. 由现象到本质 C. 由主到次 D. 由概括到具体 3.这三段文字所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有( ) A. 举例子 作比较 B. 下定义 作比较 C. 分类别 下定义 D. 举例子 下定义 4.下列对文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作用是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B.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写活了,显得生动形象。 C. “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对物候加以解释。 D.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抓住了物候学的本质属性对其作了概括说明。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窥谷忘反.(返回) B. 猛浪若奔.(飞奔) C. 互相轩邈(高) D. 从流飘荡(随着) 2.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富阳县到桐庐一百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诗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C.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树上蝉儿一声又一声地叫着,山中的猿猴的啼叫却没有蝉声响亮) D.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 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 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 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词句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左牵黄,右擎苍。 B.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 鬓微霜,又何妨。 D.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对诗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用“鬓微霜”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酬的英雄本色。 B. 结尾直抒胸臆,直接强烈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C. 词中一连串表现动作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 D. 本词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3.下列句子的感情与本词词人当时的心情最相近的一项是 ( ) A.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B.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11. 难度:中等 | |
古诗文默写天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3)晓雾将歇,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叔书》)
|
12. 难度:中等 | |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静谧 轻柔 明朗 惬意 云淡风轻”中任意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用上拟人的修辞方法。(要求情景合理、前后连贯,不超过50个字)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人类的很多天赋是潜在存在的,当你不把它调动出来的时候,它和根本不存在是一样的。很多年轻人有很敏锐的艺术感觉,但是没有把它调动起来,就认为它不存在,这就是错误的判断。再者,人的才能也是越用越有,往往在勤奋中提升才能。很多作家一开始写东西并没有显出多少才气,但是越写越精彩,艺术感觉也越来越敏锐。这是在勤奋的写作过程中不断调动自己潜力的结果。 请用简练的语言准确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小题。 准①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③,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 ②符移:官府征调敕命文书。③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擢尚书虞部郎中 ②准辄引帝衣 ③事决乃退 ④上由是嘉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②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③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
1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①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②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③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④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⑤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⑥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 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⑦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⑧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⑨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⑩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⑾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⑿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 停电看月亮→______→鱼缸养月亮→______。 2.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 3.品读文章划横线的内容,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
1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财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