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①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方块汉字,形象生动,方圆有序,整齐划一引人暇思。②其奥妙、其优势,超过任何拼音文字也无法代替。因为拼音文字纯是一种符号,汉字却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产物。③古老的汉字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无与lún比的文化奇观,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运,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④可以说,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都静静地散发着文化气息和生命芬芳,都代表着无穷无尽的寓意,包含着现实的哲理,可谓是“一笔一故事,一字一世界”。

(1)用部首检字法查“魅”字:先查部首(    ),再查(     )画。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无与1ún(    )比 载(    )

(3)找出文中出现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改为(     )    (     )改为(      )

(4)找出文中的病句,并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题文)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pàn)   眼(kuànɡ)  海(táng)   然而止(jiá)

B. 绊(jī)    时(dēnɡ)   石(yuán)   天衣无(fènɡ)

C. 水(fú)    怅(wánɡ)   山(lù)     然开朗(huò)

D. 零(diāo)  家(juàn)   泽(zhǎo)   窈淑女(zhào)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 腐蚀  劫难  嘱咐  海枯石烂

B. 两栖  稀疏  磅礴  草长莺飞

C. 瞄准  萌发  油漠  大彻大悟

D. 争讼  燎原  思慕  目空一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⑥①②③④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 “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 金秋时节,望奎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西瓜啊、香瓜啊、李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诗歌赏析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②“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为配合班级准备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句(或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

吟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曲《烟花三月》中有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歌曲《涛声依旧》中有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显然,这两首歌的歌词各是依据一首唐诗而创作的,请你写出这两首唐诗的作者和题目。

《烟花三月》依据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而创作;《涛声依旧》依据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而创作。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伯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白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 ③箨(tuó):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斗折蛇行

(2)乃世间真有碧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甲)

语段(乙)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社戏》。

(甲文)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是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白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羊蹲在草里。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文)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且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咒,或笑,一面加紧地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甲、乙的内容。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去时的心情和回时的心情有何不同?

3.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二)(10分)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第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写作表达。

“宽”即打开人生格局,“容”乃采撷智慧美德,只有让“宽容”与成长携手,年少的你才能用“宽容”的音符奏响青春最美的和弦!请以“宽容若在, 快乐就在”这个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鲜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

②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左右。要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