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河北专版)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树绕村庄,__________。倚东风,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

(3)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心亭看雪》中点明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判断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厂家(shé)本大甩货,原价上千的高档包包,全部按清仓价处理。______

(2)血是从他背上涌流出来的,他的脸色由通红变得(shà)白。______

(3)一些黑心商家在大米中还(cān)杂一些霉米进去混淆视听。______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面文段中第①③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我国首次,而且也是全球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④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1)第①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晨,我们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在重重的山与滚滚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①原来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金黄的光影

②草叶间的露珠,显现出彩虹的光泽

③那看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综合性学习。

2017年9月3日,金砖五国会议在厦门举行,今年十岁的金砖还只是个生机勃勃的少年,金砖机制下的五国如同紧紧握起的拳头,彼此传递力量。值此盛会,学校举办了“我看金砖会议”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下图是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结合图表,说说金砖五国碳排放量在生产和消费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下图是2017金砖五国会议会标,请简要描述概括其寓意。

(3)你的好朋友明明不想参加这次活动,他说:“这些都是政府操心的事,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用理会。”你会怎样劝说他参与活动呢?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 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介洁:耿介高洁。②绝食:没有吃的。③薄少:微薄的东西。④纸裘:像纸一样薄的棉裘。⑤万钟:优厚的俸禄。⑥傥:假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家________

(2)县尉谢生以袭衣________

(3)先生未有求________

(4)卒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一 衣 与 万 钟 等 耳 傥 无 名 受 之 是 不 辨 礼 义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2)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4.无论是“卒不以求人”,还是“卒辞之”,周日章都遵循着自己做人的准则: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联系全文,“县尉谢生遗以袭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半场电影

刘怀远

三十多年前,二黑给石榴红村只放了半场电影。

那天,二黑接到去石榴红村放映的通知,下起了瓢泼大雨,直到下班前雨才停下来。二黑饭都没吃就上了路,天黑前,终于到了石榴红,二黑成了泥猴子。那时从区里到石榴红的路还是砂石路,大雨过后,路上不是水,就是泥,泥巴糊满车轱辘。

二黑顾不上喘口气,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挂起幕布,接好电源,安装好放映机。忙完这一切,天也黑透了。胶片机哒哒地转起来,二黑才用衣袖擦了把脸,四下望望,石榴红本村500多人,看电影的怕是超了1000人。听说要演新电影《小花》,周边村子的人早都赶来了。

一个人弓着腰凑到跟前,贴他耳朵上小声说,晚上甭回去了,住下来,二黑一看,是表哥小向。精疲力竭的二黑朝表哥露一下牙,好。表哥脸上也露出笑容。

《小花》一曲“妹妹找哥泪花流”还没唱完,电影戛然停止,一片漆黑。停电了。乡村里停电是家常便饭,说停就停。

等等吧,先别散。大队书记凑过来,笑着递给二黑根烟。二黑那时还不抽烟的。

半个小时过去了,电没来,人没散,但开始骂街,骂管电的龟孙偏在这个节骨眼儿停电。一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来电。外村的人们开始散去,一边走一边回头,希望瞬间奇迹出现,满目灯火。二黑看看手表,快11点了,本村的乡亲们都还在坚守。黑暗里,一片噼噼啪啪的拍蚊子声。二黑过意不去了,说,都散了吧,今天我不走,明天一早咱都到大队部,遮黑窗户一批一批地看。

第二天快到中午了,电也没来。二黑不得不和乡亲们道别,这是他最后一次放映了,几天前他接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他要去忙上大学的事情了。

半场电影让二黑一直耿耿于怀,乡亲们黑夜里渴望的眼神让他不得安宁。退了休的二黑,一定要偿还这笔心底的债。二黑首先在电话里跟石榴红的表哥说了这件事。表哥说,别来了,现在村里业余文化可丰富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稀罕电影。二黑郑重地说,欠债要还,夜里总梦见你们围着我和放映机嚷嚷,睡不好。表哥良久才说,你要来就来吧,只要能去你的病。

二黑找到区电影队,说明情况,要自掏腰包请电影队去石榴红放映。领导说,算我们支农吧。二黑说,那就连放两部,我一定付钱!

来到石榴红,早已认不出眼前的景色。新修的街道整齐平坦,改建的民居徽韵古香,健身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飞檐斗拱的大戏台。他的表哥老向满头白发,指着戏台说,咱这儿是小康文明村,隔三差五有明星来演出,本市的,全国的,连俄罗斯的美女也来演过舞蹈呢。

老向到村委会,让村干部在喇叭里广播了。可是没有几个人坐到二黑的银幕前。二黑对表哥说,你一定要多请乡亲来,我带了两部片子来,利滚利地来偿还。

老向挠挠头,说喇叭的声音可能让广场舞的音乐遮住了,我再去催催。

这回终于有效果了,从跳广场舞那边跟随老向来了五六十个妇女。二黑很激动,等她们围拢来,二黑拿起麦克风做简短发言,再次说自己是来还债的,曾经欠下石榴红半场电影。

电影播放中,不时有人悄悄离去。老向凑过来说,人们明天都要早起,都要勤劳致富嘛,你还是只放一部吧。二黑想了想,看看渐稀的人群,就点了头。

电影放完了,人们静悄悄地散去,没有了记忆中散场后的沸腾和不舍。

“人虽然少点,但总体是圆满的。”二黑和表哥说完,躺倒在床,功夫不大就响起了甜美的鼾声。

老向走回自己的卧室,老伴问,你够神通广大的,怎么就说动了那么多人去看电影呢?老向叹口气,哪有人肯来?今天在那里跳广场舞的大多是在附近餐馆和生态种植棚里打工的外地人,我骗他们说放电影的是上面派来的,有任务要完成,我许诺他们谁去看,每人给50元的辛苦费。

那二黑会给?

嘘!别让表弟听见。咱现在富裕了,花几个钱,帮他了却一桩几十年的心愿,不也是做件好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叙述手法丰富,避免了文章平铺直叙的单调,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通过30多年前和现在放电影时乡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精神水平却在倒退,人民的精神世界变得愈加空虚。

C. 文中的老向是个纯朴的农民,他为了让表弟安心,用一个善良的谎言帮二黑了却了一桩几十年的心愿,让小说充满温情。

D. 30多年前人们会为了半场电影执着地等到深夜,而如今人们不稀罕二黑带来的影片,因为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改变,变得更丰富多彩。

E. 30多年过去了,二黑脱离农村生活太久后不了解农民生活的变化,他根本不知道如今农民不需要他带去的电影,最后放电影时乡亲们的反应让人感觉到悲凉。

2.小说中的二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主要表现社会发展、改革使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有人认为小说表现的是农村发展带来的社会集体功利、浮躁甚至庸俗。请联系作品和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九、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作文。

请以“让      充满味道”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字;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