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插班生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是扇面书法作品,请对作品中的书体进行判断。(     )

A. 楷体    B. 行书    C. 隶书    D. 草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字词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皆知(rú)   为人知(xiăn)  红(yīn)   笨(zhì)

B. 乎不同(jŏng)   汗(kăi)       山(diān)  着(yŭ

C. 祷(qí)         败(tā)        取(dì)    粗(zhuō)

D. 微不足到           烦(zào)       门(kăn)   污(suì)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地培养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B. 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 在举行“互联网+”的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

D. 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农民们,现在也都有了社会地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出自此书。

B.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

C.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欧阳修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D.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琴棋书画现指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古诗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木兰诗》诗中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你所积累的诗词中写出一句劝学的诗句: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1)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欢欢喜喜,又煽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这段文字出自 ________(作家名)的《西游记》,是“ __________________”故事中的结局部分。孙悟空拿的扇子是向 ______________(人名)借来的。

(2)祥子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写的 《_____________》,书中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胆大泼辣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_,她是车场老板___________的女儿。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唐诗。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体裁是 _______ ,所押的韵是______ ,所写的节日是________

2.诗人运用哪个词语写出院中空明皎洁的月色?其境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哪两句名诗?

3.如果把后两句诗改写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B. 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C. 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 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王生好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者所言,吾悉能志之①,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②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志(zhì):同“识”,记。②说(shuì):劝说。③还(xuán):同“旋”,转身。④蹉跎(cuōtuó):光阴消逝。

1.选出与所给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吾悉能志之

A.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 吾欲之南海(《为学》)    D.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谓君不善学              (2)余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4.文中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呢?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科学文语段阅读    

中国刺绣

①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祭天礼器(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且时代更迭,生生不息。

②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例如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将一根头发粗细的绣花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千万个线头、线结藏得无影无踪。无论从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需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才能把猫睛绣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③至今,在双面绣的基础上,又发展成双面异色样绣,为刺绣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一般的刺绣日用品如被面、枕套、靠垫、鞋面之类,中国民间很多妇女都能绣出,比较普及。

④现在又有金丝羽毛绣更是栩栩如生立体感强,羽毛绣不但可以绣山水花鸟,还可以绣日常用品乃至地毯、挂毯等。制作方法简单,是利用人们日常生活扔掉的各种禽类的羽毛,经过消毒处理,手工绣制的。

1.根据选文概括中国刺绣的特点。

2.指出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

冰心

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⑥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

1.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先由闻一多的诗入手?

2.细读第⑤自然段,说说闻一多先生回国后,他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4.文章开始说“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结尾说“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说说首尾照应的作用。

5.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冰心先生说闻一多先生是“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请你也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

 

七、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综合应用

育英学校计划开展以“爱国•爱家•爱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把这项活动做好,下面是召开相关会议的通知,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2.请你写出关于爱国的一联诗句或者一句完整的名言。

3.为展示同学们的积累成果,学校组织了“爱国诗词朗诵会”,李晖同学刚刚朗诵了《木兰诗》,张强同学要接着朗诵光未然的《黄河颂》,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联词,要求语言流畅,符合文章特点。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比较,不要被“对比”束缚,不要为“落差”沮丧,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做自己,就好。

请以“做自己,就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学校。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