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2018部编版)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测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给下面加点字读音

物     箱      杀       制      纳     荒    

见     予      琅      惊       躬    

丰功伟           然无存             片纸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肃穆     荒谬     地窑     赤裸裸

B. 脏物     健忘     晨曦     荡然无存

C. 匍匐     制裁     拂晓     丰功伟迹

D. 瓦砾     惊骇     恳切     眼花缭乱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 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

B. 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

C. 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

D.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_______来自于阅读,_______来自于直接经验。______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______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

A. 虽然 更 假如 或者

B. 因为 也 只要 并且

C. 不仅 更 假如 并且

D. 不仅 也 只要 或者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A. 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 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 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 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055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 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 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 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B. 女主人不好意思地说:“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以后一定……”

C. 我以为言就是花的香气,行就是花的形象和花期的久暂。

D. 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1.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箧:

2.请你找出选段中的两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

3.第2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中心意思起到了什么作用?

4.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944年春,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诺曼底空投了伞兵,青年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

安道特着陆后,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农舍,他朝那房子奔去,急急地敲门。开门的是一个三十岁的法国女人。

“我是一个美国兵。”安道特说,“你愿意收藏我吗?”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把他带进屋里。她的丈夫和三个孩子坐在饭桌旁,惊异地盯着他。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搜查这附近唯一的一间农舍,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伞兵。德国人按惯例,不加审讯,就把那个法国女人的丈夫拉到院子里枪毙了。妻子和孩子大哭起来。_____________于是把安道特暂时关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锁上。

棚屋后边有个窗户,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德国人发现了他,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从当时的情况看,逃跑毫无希望。他刚跑进树林——悉心经营的,没有什么灌木、杂树的法国树林子——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喊。看来抓住他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不,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一注。

他往回跑,再次越过田野,来到小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法国男人的尸体。他敲着厨房的门,女人来得很快。她满脸苍白,眼泪模糊。他们面对面,也许站了一秒来钟。她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你愿意收藏我吗?”他问。

“哦,当然啦。快!”她毫不迟疑地又一次把他送到壁炉边的碗橱里。

德国士兵没有再来到这户人家。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1.在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哪一句?

A. 对于如何处置这个俘虏,德国士兵之间倒有一场争议,而争议又无结果。

B. 对于如何处置这个俘虏,德国士兵之间因为有一场争议。

C. 对于如何处置这个战俘的问题,德国士兵争了起来。

2.文中法国女人说的两次话中都有“当然啦”,对这句话,下面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 “我应该保护你,因为你为解放我们而战。”

B. 从道义上讲应该保护这个美国兵,但可能因此而家破人亡,这个法国女人只好用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来回答。

C. 第一次是模棱两可的,第二次是十分肯定的。

D. “我十分欢迎你,因为你是盟军。”

3.法国女人第二次的话比第一次的多了一个字:“快”,这表现了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下文看,“盟军”包括_____________国和_____________国的军队;而敌对的一方是_____________

5.第五段中“唯一的一间农舍”中“唯一的”能不能去掉?你怎么看? 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