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一)
一、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诗默写。

(1)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把曹植的《梁甫行》默写完整。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______

(2)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法国国际zhònɡ cái______协会。

(3)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ǐnɡ shēnɡ liǎn xī_______的一刹那。

(4)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péng pài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面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的节日,让我们由衷地说一声:爸爸,我爱你!

B. 苹果连iphone8电源芯片都要自己做?为了产品质量苹果真是殚精竭虑

C. 近年来,动漫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也是锐不可当

D. 我们要依法依规、对症下药,勇于攻坚、敢于破难,以摧枯拉朽之势推进“大拆大整”专项行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通过高考这条独木桥面前,衡水中学“高考工厂”比起所谓的“素质教育”显示出更加实用。(在“实用”后面加上“的优势”)

B.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旨在通过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从十个方面提升街巷环境。(将“提升”改为“改造”)

C. 在陈学中的千亩农场里,看着绿油油的麦苗仿若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不禁畅想到几个月后丰收的景象。(删去“看着”)

D. 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放暑假,使一群群“小候鸟”陆续迁徙来到广州,与在此打工的父母短暂相聚。(删去“陆续”)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根据例句,再仿写一个句子。

理想虽遥不可及,但我们像航海者,借着星光向远处航行。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之,曰:“此吾可羞也,此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市伯随而索其/中通外

B. 皆若己所有/求之下游,

C. 伯怒/愿为鞍马

D. 尔幸我/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在下列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断开,断三处。

吾 利 火 炽 时 双 目 晕 热 四 海 之 物 皆 若 己 所 固 有

3.晋人认为自己与世人有什么区别?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

徐中成

“这两年,别人想在我们村寨娶走个媳妇都难。”3月25日,记者在阿坝州若尔盖县求吉乡采访时,噶哇村村委会主任仁卓的一句感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为何难?原来,村里年轻人不少都出门上大学去了。全乡共629户人,近7年间已有235人从大学毕业,还有124名大学生在读。

求吉乡地处若尔盖县和甘肃省迭部县交界处,只有7个村、21个自然寨,却是全县走出大学生最多的乡镇。乡党委书记张建荣说,乡里不少学生考进了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大学,还出了全县第一个留学生。

一个偏远的藏区乡,为啥能培养出这么多大学生?

张建荣介绍,上世纪末,求吉乡村民组建了潘州物流车队,走南闯北跑运输。眼界打开后,不少村民才发现,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低,做事受限,于是空前地重视起子女教育问题来。

下黄寨村村民尼美多吉开货车已有20年,“我小学二年级都没读完,好多路牌认不得,找路很不方便”。同村的巴千学不认识几个字,跑运输时要记录饭店电话,就在电话本上画个碗和筷子,再记上数字。尼美多吉一家省吃俭用,支持独生女儿罗措考入了阿坝师范学院。巴千学的儿子多吉扎西已大学毕业,正在自己创业搞现代农业。

近年来,对国家和省里的“两免一补”“9+3”免费职业教育等政策,求吉乡党委、政府大力宣传,让家家知晓。每年6月1日,乡上召开群众大会,以藏族的最高礼仪,给尊师重教的好家长和爱岗敬业的好老师献上哈达,给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发放学习用品。连续多年,求吉乡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保持在100%。

求吉乡并不富裕,村民们千方百计筹措教育费用,有的不惜卖掉家中的全部牦牛。

去年夏天,上黄寨村召开了一次村民会议,议题是:把重视教育列入村规民约。原来,比起邻近的苟哇村、下黄寨村,上黄寨村的大学生较少。村民们商定,凡是有人考上大学,村上给予1000元奖励,每户村民还要各凑一两百元给他们当学费。

社会各界也伸出援手。由退休干部牵头成立的求吉乡教育助学协会,募集爱心资金70余万元,已对全乡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资助。

据初步统计,求吉乡的大学生毕业后,少数去了成都等大城市,约90%的人回到了阿坝州工作,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技术员,其中科级干部已近百人,求吉乡成为阿坝州双语干部的一个摇篮。

29岁的更巴措是苟哇村人,她从绵阳师范学院毕业后主动回乡当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希望帮助更多孩子走出藏寨”。

注:这则消息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

1.说说本则消息的标题好在哪里。

2.本文的导语用感慨开头,有何作用?导语中包含了哪些信息?

3.藏区乡培养出那么多大学生的原因有哪些?

4.最后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其目的何在?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军号呜咽以安勇士忠魂

柯克·辛普森

(1)今晚,一位从法国归来的美国无名阵亡战士在他祖国的浩瀚星空下安息了。他曾经鏖战疆场,如今马革裹尸,回归了故里。

(2)他独自静卧在护卫他身躯的窄窄石穴之中,而他的灵魂却已融入了美利坚精神。只要人们心中还珍爱自由,这位无名英雄得到的赞誉、光荣以及在他面前的庄严宣誓就会在美国人民中间千古传颂。

(3)他的墓后,矗立着为全体美国阵亡将士而建的纪念堂,宛如一座丰碑。纪念堂的大理石拱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决不会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4)远隔重洋,其他无名烈士也将像这位珍藏在美国人民心中的战士一样在他的同胞的记忆中永存。血管中流动着不列颠祖先血液的他,长眠在古老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巨石之下;法国的他,安息在凯旋门之下;意大利的他,静躺在罗马祭祖的圣坛之下。

(5)今天,他们一定也隐身在波尔马托群山之中来迎接一位美国同志加入他们光荣的行列。整整一天,全国上下都感怀着这位无名战士的光荣和骄傲。

(6)在这徐徐而行、牵人魂魄的送葬队伍中,行进着三军将士。覆盖棺木的国旗上,来自法国的鲜花已近枯萎,棺木后面就走着总统——代表着将其推选上来的1亿人民的送葬人。

(7)走在总统旁边的是珀欣将军,这位倒下的英雄就是在他的麾下战死在法国。将军的胸前只佩戴着一枚普通美国士兵的胜利勋章。

(8)接着,走过来一排排国家当今和以往的决策人物。他们之中有法官,有参议员、众议员、各军界要员,还有一小队举步艰难的荣誉勋章获得者——祖国的英勇儿子。

(9)低缓而缥缈,军乐队奏起的一支乐曲开始悄悄在纪念堂的白色大厅中回响。渐渐地,它沉重的节拍、悼怀的曲调在阵阵呜咽的鼓声中趋于明朗。

(10)总统将荣誉勋章和特殊贡献十字勋章并排别在烈士的胸前。外军中的最高军官逐一上前将金质的、钻石质的勇士徽章别到烈士胸前。接下来,各国代表放上了一连串外国勋章:从未别在任何非英国人胸前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罗马尼亚、捷克和波兰的所有最高荣誉勋章。

(11)林中传出一声炮响,明晃晃的刺刀挺立,排成一圈向死者致意。炮声又一次响起,为着向烈士告别。炮声再一次轰鸣,一位忠诚的同志已安然入睡,从此将长眠不醒。

(12)在震荡未绝的炮声中,军号吹奏起那支极古老、极悠远的曲调。它高亢、清越而又如此真切,像是为生者催眠,又像是为死者安魂。很久以后,一位已被人忘却的战士诗人捕捉到它的意义并将其记述下来,无论何处倒下的士兵,当他告别人世时都深知它的含义:

天光渐淡,

白昼远去夜来临。

当你长眠不再醒,

会有一颗为你祝福,

为你导航的星。

(13)炮声又隆隆响起,凝聚着举国的哀悼。他回家了,这位无名战士,将在他的土地上长眠。

(注)本篇报道(有删改)是为纪念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美国战士所写。发表在1921年11月11日美联社的报纸上,报道获得了1922年的普利策报道奖。

1.说说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怎样理解文章第(4)段的含义?

4.说说最后两段的写作特点?

5.为何美国上下以及外军首领、各国代表对一个无名战士的葬礼如此重视?

 

七、小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选择发生在你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写一则消息,注意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不少于500字。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A)汤姆重新又开始刷墙,漫不经心地说:“这也许是干活,也许不是。我只知道这对汤姆·索亚来说倒是很得劲。”

“哦,得了吧!难道你的意思是说你喜欢干这事?”

刷子还在不停地刷着。

“喜欢干?哎,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我要不喜欢干,哪个男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墙?”

这倒是件新鲜事。于是,本停止了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本仔细地观看着汤姆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被吸引住了。后来他说:“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

汤姆想了一下,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不——不行,本——我想这恐怕不行。要知道,波莉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呀——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呀,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尽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波莉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

(B)汤姆突然想出个主意。附近有许多叉路口,与其在这里闲等着急人,不如去闯几条碰碰运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风筝线,把它系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然后和蓓姬一起上了路。汤姆头里走,边走边放线。大约走出有二十步远,通道往下到了尽头。汤姆跪了下来,往下摸着,顺手摸到拐角处,他又使劲尽量往左边一点摸。这时,不到二十码的地方,有只手,拿着蜡烛,从石头后面出来了。汤姆大喝一声,那只手的主人——印第安·乔的身体立即露了出来。汤姆吓瘫了,他动弹不得。紧接着就见那西班牙人拔腿就跑,转眼就不见了,真是谢天谢地。汤姆在想乔没听出他是谁,否则会过来杀了他,以报他在法庭上作证之仇。山洞里的回音让人无法辨出谁是谁。毫无疑问这就是乔没能认出他的原因,汤姆这样合计着。汤姆被吓得浑身无力。他自言自语道,他要是还有力气回到泉水边,一定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想再去冒险,碰上印第安·乔就完蛋了。他很谨慎,不想对蓓姬说出看到了什么。他讲他大喝一声只是为了碰碰运气。

(均节选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1.A选段中汤姆为什么不肯让本帮他刷墙?B选段中汤姆为什么把风筝线系在石头上?

2.结合A、B选段说说汤姆的性格特点。

3.原著中有许多精彩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一段故事?请简述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